雖然環球經濟變得更脆弱,但我們維持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溫和增長約3.7%,略高於去年的3.25%。若今年情況與去年般,歐洲、日本及新興市場的經濟持續疲弱,那麼美國仍是推動環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未來數月,美國及英國的貨幣政策方向,將與歐洲及日本越趨背離。
歐元區的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逼使歐洲央行去年中實施負利率後,在去年10月及11月底再加碼量寬,甚至或於今年首季擴大買債範圍,以防止經濟陷入衰退。法國及意大利的經濟疲弱不在話下,更令人憂心的是,作為區內主要增長引擎的德國,因受俄羅斯及烏克蘭的政局動盪拖累,經濟同樣出現放緩迹象。
今年市場波幅料加劇
不過,央行光靠放水亦不足以推動長期經濟復蘇,日本便是最佳例子。安倍經濟學只集中在短期的刺激方案,而忽略了長期的結構性改革,導致經濟再陷衰退。央行再推新一輪量寬,令德盛安聯對日本前景為之存疑。去年日圓大幅貶值的最直接結果是,推高入口貨品價格,或打擊當地通縮,但出口貨品價格下調,變相將通縮輸出至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筆者憂慮市場的流動性過剩。自2009年央行入市以來,至今大量資金仍未被全面吸收。量寬對環球金融體系的影響力亦漸趨下降,但刺激風險資產價格上漲,美股由2009至2013年期間的每年平均回報高達15%。然而,高回報或難以再現,筆者預計今年市場波幅加劇,投資者應就此作好準備,但長線而言股票仍為最佳回報的資產之一。
德盛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