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條件的好處,誰不想要?
無論哪個時代,人性其實都是一樣;沒有必要將過去粉刷得完美無瑕。我認識一位學長,屬五十後,家住公屋,當年大學畢業後當個教職,算是打進小康,但仍然不放棄手上公屋身份。八十年代初學長結婚,憑綠表買入居屋;幾年後隨薪水點增長,再買一間私樓,居屋就拿去放租。
我不知道他的那個居屋單位有沒有補地價。但毫無疑問,那張綠表和居屋單位,的確幫了他一把。今天青年人要綠表和居屋,是因為他們覺得,從前香港就是那樣。
青年委員會是甚麼?請恕我孤陋寡聞。一直到雨傘運動期間,聽到有人提議政府搞舞會宣洩精力,我才第一次聽說到這官方酬庸機關的名號。前天,青年委員會主席陳振彬說一畢業就想要公屋,是放棄自己;網民神回:「有公屋也不要,才是放棄自己。」「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對不起,這是香港精神,是香港的真。更有網民撰文,開宗明義說,香港大學生不去抽公屋,難道將公屋都留予大陸來的新移民嗎?
千萬不要誤會,寫這篇文,不是為了支持或者反對公屋和居屋。我只是想借這件事,帶出幾個無論執政抑或做生意,都要明白的簡單道理:
一,就算剪幾張Coupon買套餐換雪糕,也有人花時間研究各式攻略。居住乃人生大事,難免市民千方百計去想要張綠表去賺到盡。不賺盡,才是不道德。
二,制度有漏洞被人「屈機」,不要怪公眾,因為規矩是你定的。
三,在排隊的人,已經有起哄的衝動;排了大半天才知道忽然截龍,肯定引起公憤。事後才想方法去杜絕漏洞,有如截龍,結果多數是更大的矛盾。
四,請不要以為,面對青年人就講理想和夢想。政治一點都不浪漫,也沒有道理上的對錯,卻只有現實的利益。
五,市場,不是零和遊戲,所以才討價還價。政治上的利益,我有你冇,所以矛盾和鬥爭,也必然是你死我活。
六,所以,最高超的政治境界,不是用派利益來收買人心,而是用希望來令人人都以為自己將會是贏家。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