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錯過買樓機會 公屋租戶揼心

兩錯過買樓機會 公屋租戶揼心

【本報訊】樓市瘋狂,連公屋都炒上「太空價」,拍得住同區私樓呎價。政府今日公佈施政報告,坊間揣測或有出售公屋計劃,但現有住戶卻寧租不買。
同是公屋人,當年一個決定,命運卻迥異。大埔公屋太和邨租戶劉先生連走兩次寶,錯過買公屋和居屋,人到中年,後悔當初沒有買樓,他無奈表示:「𠵱家揼到心口都裂埋喇!」街坊馮婆婆當年全家夾錢買公屋僅需逾20萬元,今日隨時可賺100萬元。

婆婆賬面賺百萬不賣

鄰近港鐵站的太和邨跟隨大市上升,呎價一度逼近萬元。劉先生是太和邨租戶,1998年抽中馬鞍山錦泰苑,最後因前景未明,放棄揀樓。
回想當年,劉先生無奈道:「呢件事係我心入邊鬱咗好多年,我都估唔到(樓價)飛成咁。」2000年又有上車機會,租住公屋被列入租置計劃,「折上折」售價約14萬元,又沒把握,他說:「買單位後要交差餉、管理費等雜費,咁我同交租有乜分別,當年我租金640蚊咋喎。」錯過兩次機會,「今日你叫我買,我都50出頭,我供得幾多年」。目前他繼續租住公屋。
相反,街坊馮婆婆2000年獲折上折以超過20萬元買入太和邨一個400多呎單位,馮婆婆表示:「當年如果我哋唔買,細路仔大咗做嘢,入息審查好鬼麻煩。如果超過入息上限要雙倍租。」且子女獨立遷離之後,公屋戶口人數減少會被迫遷往較細的單位,所以當年全家夾錢買公屋。
即使自置公屋升值不少,但是馮婆婆表明不會賣,打算在公屋養老。另外亦有不少街坊異口同聲認為,雖然賬面好像賺了錢,「但賣完間屋買唔番,揸住得個百零萬元,完全買唔番同樣面積和質素嘅單位」。
■記者陳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