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牟利】
關注動物權益組織抗爭多年,成功令皮草市場萎縮,但羽絨仍然廣受歡迎。取羽絨的方式其實相當殘忍,尤其於內地鵝場,不少仍是活拔鵝毛,商人不管鵝隻疼痛流血,只顧牟取利潤。鵝毛約一個月後便重新長出來,牠們又要再受痛苦,直至死亡。部份羽絨更來自被灌食催谷肝臟生長的食用鵝身上,雙重虐待。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PETA)項目主任崔倩萍說,可從已屠宰的鵝鴨身上取毛或取用牠們自然脫落的毛髮,但商人普遍相信已屠宰鵝鴨的羽毛在洗滌過程中會受損,故從活家禽身上拔出的羽毛質量最好,也最值錢。她指,部份生產商聲稱會以人道方式取用羽毛,但消費者難以分辨或監察,最好的方法是棄穿羽絨,「人造物料可以做到相近效果,毋須為保暖令動物受苦」。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