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三,梁振英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不少人期望他可以解決港人的住屋問題。但早前張炳良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私樓高企、居屋售價、公屋輪候、以至劏房問題,全部束手無策,不予厚望。
我反而希望大家重點看看梁振英的青年和教育政策。無論是中央和特區政府,都將雨傘運動,歸咎於青年和教育政策的失敗,其中以陳佐洱的極左說法最為典型:「為甚麼非法『佔中』期間,香港教育領域亂象叢生?為甚麼香港回歸時才娃娃學語的娃娃,現在有人成了揮舞米字旗衝擊軍營、立法會、政府總部的排頭兵,這是不是與當局一段時間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與貫徹實施中國《憲法》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有不銜接的情況呢?」「在非法佔中得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檢驗,哪些是甜瓜、甜豆,哪些是苦瓜、毒豆,不用細品已瞭然。」「為了爭奪香港管治權的較量是長期的,遠未結束,不可高枕無憂;青少年一旦被洗腦後如何『補腦』,香港社會要思考。必須透過教育除害草,讓新苗得以成長。」「香港教育局在推出每項措施、制訂課程設計、學校管理政策時,有否考慮到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利弊得失。」「根據《基本法》,教育局局長要接受中央政府及香港社會的監督。」「特區教育局局長和教育行政當局身體力行,用好手上的龐大資源,正確指導辦學團體,諮詢組織、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忠誠於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社會,培養及格公民繼承人、建設者、創造者的神聖事業。」
陳佐洱的極左講話,相信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青年與教育政策的指導思想。施政報告的其中一項青年政策,是透過非政府組織派錢給青年創業。這項既籠絡非政府組織又收買青年人的策略是否奏效,仍然未知,因為創業有極大風險,會有蝕盡身家的危機,派錢創業,隨時好心做壞事。
但另一項收買政策肯定受落,除了派錢給中小學加碼內地遊學團資助外,更提出與內地結成「姊妹學校」的中小學,提供12萬元撥款。這種軟銷,比在學校硬推學習《基本法》、中國《憲法》強一萬倍。每年香港同學到內地「姊妹學校」交流,內地學生也來香港聯繫,雙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更是姊妹情深。交流多了,接受不同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大陸的一切都會由體諒包容,發展成支持擁護。苦瓜毒豆,栽培成甜瓜甜豆,愛國主義就是這樣煉成的,最後功德圓滿。
陳佐洱提出教育局局長要接受中央監管。教育局要運用手中的龐大資源,正確指導辦學團體、諮詢組織、各類教育工作者。要為洗腦後的年輕人「補腦」。要「透過教育除害草,新苗得以成長」……這番說話,很具體,很有計劃和策略,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有提及,全方位滲入香港教育體系的各個領域,不是衝口而出,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香港的教育政策,由特區政府負責變成接受中央監督。陳佐洱代表中共,為梁振英的教育政策重劃新藍圖,新一份施政報告,已經跟隨着這份藍圖,一步一步着手進行。
教育被中共視為意識形態控制的重中之重。香港教育工作者如果還是貪圖小利,明哲保身,唯唯諾諾,而不是據理力爭,奮起反抗,香港教育,成為謊話宣傳的重災區,將是一瞬間的事。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