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原意是方便長者與傷健人士,但記者巡查發現,部份已落成或優先施工加建升降機的行人天橋、隧道,地點偏僻且人流稀疏,未能照顧民生需要。失明人士團體與議員表示,部份項目匆匆上馬,欠缺諮詢及運作透明度低,資源錯配下,真正需加建升降機的公共通道反而被延誤施工,質疑計劃只是特首梁振英的語言偽術工程。
政府於2012年8月推出計劃後,列出全港200多個天橋及隧道項目供建升降機,由18區區議會按計劃內新建議的項目,每區選3個項目優先施工。但民主黨南區區議員柴文瀚指根本「冇得揀」。以南區為例,由田灣至香港仔隧道8個位置相近的行人天橋都加建升降機,部份天橋位於工業學校、隧道繳費處、運動場外,全部遠離民居。他指計劃同期施工項目過多,工程人員不足,拖慢施工期。
一年未見長者經過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表示,計劃推出前沒諮詢過傷健人士團體,部份地點選址「騎呢」,花千多萬元加建無障礙升降機,但對長者及傷健人士用處不大。
記者視察部份偏遠地點,其中位於槍會山軍營外的行人隧道加建兩部升降機,每部造價約1千6百萬,但地盤管工坦言開工一年未見過有殘疾人士或長者經過,只在午飯時有少數理大學生經過。路政署稱現時有74個項目正施工,14個正進行招標,56個正進行設計工作。大部份項目的加建工程預計可按進度陸續至2018年完成。
■記者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