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獅子山下精神是苦幹便可出人頭地,但立法會分析近年多項統計及研究數據後,卻發現市民在回歸後,於社會階梯向上移動的機會有限,年輕人能否入讀大學及成為高薪專業人士,與父母背景有顯著關係。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下精神正在沒落。
立法會秘書處昨發表香港的社會流動研究簡報顯示,本港整體勞動人口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在1976至1996年期間累計實質增長高達139%。
就業收入中位數僅升14%
但在1997至2013年期間,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的增長率僅錄得14%的累積升幅。小型住宅單位的平均售價在2006至2013年期間累計上升188%。結果不少打工仔長年滯留在低收入組別,難有出頭天。
教育是向上爬的主要途徑,教育學院在2011年進行的研究顯示,來自富裕家庭的19至20歲青年入讀大學的比率是同齡貧窮青年的3.7倍。
而香港大學2010年進行的研究顯示,如父母擁有大學學位、任職專業人士及賺取高收入,子女入讀大學、任職專業人士及獲高薪的機會都比其他人高。
而回歸後,大學生身價亦出現貶值,在2001至2011年期間,更多具有學位教育程度的青年從事較低薪的文員及服務銷售工作。
就算能夠晉身專業行業,大部份人都只能從事輔助專業人員職位,薪酬較高的經理及專業人員職位的工作機會相對有限。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