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 讓雙非做回內地人法律界:居港權不會失去

中央研究 讓雙非做回內地人
法律界:居港權不會失去

【本報訊】部份內地新移民及雙非童因中港文化及生活差異而不適應香港生活,希望返回內地。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透露,內地當局正研設機制,讓上述人士放棄港人身份,變回內地人。但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住滿七年的單程證人士及雙非童所擁有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是《基本法》賦予,就算變回內地人亦不會喪失香港居留權,此舉變相令他們擁雙重國籍。
記者:謝明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內地公安部門正研究設立「返回機制」,供不適應香港生活的新移民及雙非童申請恢復內地戶籍,返回內地生活,但他們必須簽署同意書,放棄香港身份證,日後亦不能再申請香港身份證,並同意賦予本港入境處權利,若相關人士出爾反爾,再申請香港身份證及特區護照,本港入境處在有需要時可將資料交予內地當局參考,以便採取懲處,包括取消內地戶籍等。

不過,本身是法律界人士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質疑「返回機制」的可行性,指根據《基本法》第24條,所有在港出生的中國籍兒童都可擁有香港居留權;凡住滿七年的單程證人士亦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涂指出,《基本法》無設有放棄居港權機制,「除非放棄中國籍,先至會喪失香港居留權,即使內地設返回機制,要你簽同意書放棄香港身份證,但喺香港法律上,你仍然擁有香港居留權,並唔存在你放唔放棄」。

無落實目標時間

政府消息人士亦承認,在法律上,雙非童及居住滿七年的單程證人士就算簽署同意書,表明放棄香港身份證,都不會因此喪失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消息人士表示:「返回機制涉及複雜嘅法律同執法問題,中港政府需要仔細討論,雙方並無設定落實目標時間。」
保安局稱有關課題涉及內地戶籍制度等複雜的法律和社會問題,需要審慎研究。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內地當局為不適應的雙非童及內地新移民設「返回機制」是好事,但擔心會影響香港吸納勞動力,「香港人口老化,新移民同雙非童係香港勞動力嘅生力軍,有助改善香港人口結構,如果佢哋走返內地,就會削弱香港勞動力」。
浸大社會學系首席講師梁漢柱亦認同,設「返回機制」是好事,讓新移民及雙非童多一個選擇,他不排除或會刺激更多內地人來港生仔,他促請當局在制訂細節時要考慮清楚,免引發副作用。

涂謹申稱單程證持有人持續居港七年,取得居留權後就不存在放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