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與商務印書館、新浪網合作,從二零零六年起舉辦「年度漢字」評選,在年尾選出有關國內和國際的兩個漢字,反映一年裏的世態和民衆感受,據說可擴大漢語影響、推進漢語傳播、彰顯漢語魅力。後來,台、港、星、馬及日本也有了各自的「年度漢字」,愛玩文字遊戲的可真不少。
大陸和香港,去年年度漢字都是個「法」字,巧得很!香港「法」字如何出籠,暫不去說;大陸「法」字,說是自七千多條網友推薦詞中脫穎而出。不奇怪,「以法治國」宣示在前,「法」字必佔鰲頭。但要說去年哪個字更能體現社會現實,更加契合民衆的心理認知,則非「虎」字莫屬。不論媒體還是口耳,去年大陸的高頻詞和流行詞,便是「打老虎」、「打大老虎」。
「虎」是個動物名詞,但現今所用,大都不指稱動物,而是借代身居高位卻貪贓枉法之人。過去廳局級貪官已算「老虎」,但去年撤職查辦的省部級貪官就近六十人,低於這個級別的貪官似無資格稱「老虎」了。「老虎」往往一打就一串一群。山西省一年打出副省級「老虎」達八個,其中有五個省委常委,黨政領導層幾成半個「虎窩」。與「打老虎」相對的,還有「拍蒼蠅」,對象係職位較低的貪官。但按職位高低區分是「老虎」還是「蒼蠅」,難度很大。秦皇島市某區一個供水總公司總經理,相當於科級,從其家中竟搜出1.2億元現金、37公斤黃金和68處房產的證書。說這只是「蒼蠅」顯然過於低估,於是老百姓發明了新物種名詞:「虎蠅」。
去年最大的「老虎」,是年中至年底公布立案審查的蘇榮、徐才厚、周永康、令計劃,分別有過全國政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兼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兼政法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兼中央統戰部長的職銜,位列前任或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故被稱為副國級「大老虎」。有網民調侃道,人們終於體會前國家主席的痛苦了,管政協的,管政法的,管槍杆子的,還有大內總管,居然都是老虎!換言之,是在虎視眈眈下理政。難怪官場虎影幢幢,張着血盆大口,吞噬國庫和民間的財物都是億億聲。
「虎」字回歸本義,是在年末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上映。觀衆除了欣賞到楊子榮與猛虎搏鬥的驚險場景,還隨着孤膽英雄進入威虎山,面對座山雕為首的一群「老虎」,經歷險象環生的生死考驗。與影片的故事相比,據說總書記聯手紀委書記一路「打虎」整黨、掌軍、治國,查證揭露的內情更富有戲劇元素,諸如弒妻娶美、桃色車禍、歌星諜影,等等,將來也可拍成不亞於歐美的政治大片。當然,那要到實現政治民主、創作自由的猴年馬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