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法律界各巨頭昨在法律年度典禮輪流演說,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與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圖)對本港法治的看法迥異。袁批評佔領行動對法治「明顯帶來衝擊」,馬卻稱佔領事件正正顯示「大多數人均尊重法治」。佔中倡議人戴耀廷批袁對法治的理解「過於狹窄」。
袁國強強調,沒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普選,政改須基於法律和憲制基礎,否則只是「欠缺地基的樓房」,故此他難以理解佔領者以違法手段爭普選。戴耀廷曾指守法是法治的最低層次,袁昨不點名揶揄戴的觀點或許是法律哲學的「有趣」議題,但若果不守法,「談何踏上法治的更高階梯」。
戴耀廷︰袁國強將法治等同守法
袁又批評被檢控的佔領者不時辯稱受「政治迫害」僅屬「政治抽水」,強調律政司的檢控決定是基於公眾利益,及案件是否有充份可被法院接納證據。
但在袁上台發表以上言論之前,馬道立已在演辭中強調,佔領行動「再次體現法治在我們社會中的核心地位」,當中衍生的訴訟「實為法院奉行法治的明證」。他期望大眾遵行法院強制令,官民都須尊重法治,法院不會也不能受政治影響,不容妥協、半分偏移甚至討價還價,「不能有片刻鬆懈」。
戴耀廷向本報表示,袁國強把法治等同守法的理解過於狹窄。人大2004年釋法及8.31落閘雖按法律條文進行,卻不符法律正義,對法治損害更大,按袁的理解,「法治只是為赤裸裸的政治暴力披上法律的遮醜布」。公民抗命雖然違法,卻是推進法治,使法律保障政治及民主權利。
港大法律教授戴大為稱讚馬道立的演辭堅決捍衞法治,並希望袁國強明白維護法治的主要責任在政府。他建議袁向中央反映白皮書對司法獨立的威脅,不要任意詮釋《基本法》賦予人民的參選權。他又質疑,若果過百年輕人因爭取民主而被控,是否合乎袁所指的公眾利益。
■記者白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