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仰止更有識見,更有智慧,更博大精深的朋友,幾乎對這部《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一致好評。我當然不敢胡亂站在巨人的肩上亂踩。只是我很迷惘。
這是誰的人生?重要嗎?12年的拍攝跟着男主角的真實年齡來拍攝據說是賣點。所以到底是誰的人生變得重要。這不是一部紀錄片,把艾拉哥卓本人的生活紀錄客觀地拍出來,而是有劇情的,有場面調度的故事片。不知道內裏有多少是男主角艾拉哥卓的真正人生,還是他在這12年演出另一個人生?那麼他便是有雙重人生。於是我對影片的拍攝方法很有點迷惘。
跟由不同演員演出這個成長故事,與由一個人演出這個成長故事的分別意義到底在哪裏?電影或者甚至真實的人生都是被創作的,或再創作的。由一個去演一個戲劇的人生,有編排過的人生,我只感到是將這份虛假延長了,變成更典型化。
導演李察連利加非常厲害。想到這個念頭便足以令人有與別不同之感,它更同時在潛語言之中告訴觀眾,這是一部人類成長的既典型又個別的作品。艾拉哥卓所呈現的人生沒有大起大落:單親家庭長大,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矛盾與親和的感人關係;忽然出現的父親令本來的生活變得複雜。如此的成長差點是公式了。不是說公式不可以化為故事,化為感人的電影。本片便是一個好的示範。
如果由不同演員扮演不同的階段,觀眾實在沒有辦法在不同的臉孔下將這個人的成長故事連在一起,更不用說會看得投入。現在它告訴你這是同一個演員演出的真實時間再現,觀眾被誘導將這一連串的時序和事情,縛在同一個人的身上,投入感更大。
除了這個還有甚麼?我想不到。人生便是這樣子,家人、朋友、愛情,和其他在成長期面對的迷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又普遍的經歷。導演能夠將這種成長的軌迹細膩而感人地呈現,令觀眾更有代入感是成功的。但我這個無聊人還是要問終極的無聊問題:這是誰的人生?如果是一個沒個性的典型人生的呈現,便等於你每天都看到日出,漂亮極了,卻同時令你知道宇宙在運行。這不是意義重大嗎?不是,對我來說,這只是一份更令人虛無的無聊。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