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去年全球共8個離岸中心成立,版圖擴展至中東、澳洲及北美等地,市場關注本港離岸中心地位會否受挑戰,惟業界相信港仍有先行者優勢,多個離岸中心之間互補多於競爭。
記者:周家誠
連同香港及新加坡在內,2013年底擁清算行之離岸人幣中心僅得4個,負責該地區之人幣兌換、流動性及回流等功能。去年人行不斷批核清算行成立,加上本月中行(3988)及工行(1398)亦分別獲授權成為吉隆坡及曼谷之清算行,除香港之外,其他人幣離岸中心達13個。
離岸中心互補多於競爭
澳洲悉尼之人幣清算行去年由中行出任,澳新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歐陽麗玲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悉尼成立清算行有助人幣市場越做越大,進一步使人幣成為全球交易融資貨幣,反而為港銀帶來更多商業機會,難對佔市場主導地位的香港構成威脅。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Mark Boleat)受訪時認為,環球人幣業務由多間國際銀行如滙控(005)、中行等承做,無論是在倫敦或在香港,銀行都視清算行之間屬互補多於競爭,現時大多數業務均由香港結算。他以倫敦為例子,指「隨着更多清算行、更多人幣中心、更多貨幣互換(swap)協議,不能期望所有人幣業務都由單一城市進行。」
推高息存款增競爭力
事實上,倫敦金融城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離岸中心及清算行之間競爭將會增加,因全球性銀行可選擇到任何一個中心進行結算,迫使清算行將要推出具競爭力產品如高息存款,惟當內地逐步放寬資本賬限制後,最終人民幣銀行間跨境支付系統(CIPS)將會啟動,屆時離岸中心所扮演之角色有待分曉。
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表示,離岸中心無可避免加劇競爭,本港外資企業有機會回歸本國進行結算,香港人幣業務難免被攤薄,惟現時離岸人幣資金僅佔內地貨幣供應量(M2)約1%,與離岸美元佔全球美元貨幣總量30%差距仍大,估算離岸人幣市場仍有最少29萬億元業務待開拓,「個餅會越做越大」。
市場關注滬港通會否複製至其他區域,包墨凱不認為「滬倫通」很快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