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熱門話題都是陪着我們成長的叮噹,配音員張保全先生的離世當然令人惋惜,但這樣便把緊張城市緩和至另一個景象。報章、雜誌、電視及臉書都是叮噹的卡通,雖然叮噹並非我的童年至愛,但我對他最深刻的是全粉藍的Iconic造型和一首教我們怎樣畫叮噹的兒歌《畫叮噹》:圓圈加一點,圓圈加一點,下面畫支波板糖再畫個呼拉圈,再畫個呼拉圈……每次都會一邊唱一邊畫,大家小時候是否也這樣畫着叮噹呢?我常想如能選一種叮噹法寶變為真實,我會選「隨意門」,有了它我便可隨時隨地往不同地方跑,不受任何時間及金錢的限制,大家也必定有想過怎去運用叮噹每一集的新法寶,日本動畫在70年代已走到世界的最前線,把平面的漫畫創造成有聲有色的視覺畫面,比起美國動畫有着很不同的風格,我對動畫及漫畫雖沒有很深入旳研究,但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創作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每一套曾看過的都有其獨特性。
幫忙照顧小孩
小時候放學回家便追看卡通片,我喜歡的都是一些女仔卡通,《小甜甜》、《小英的故事》、《小忌廉》、《長腿叔叔》等都是我的至愛,可以想像我從小便是一位幻想型的少女吧!其實除了童話故事書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外,收看不同類型的卡通亦會引領每位兒童的成長方向。隨着電視卡通的出現,電視已在某個時代開始代替父母照顧小孩,它變成人類的機械保母,卡通已代替了忙碌的都市父母,亦在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學習對象。卡通能正面教育我們未來的棟樑,亦有機會把負面的事物灌輸給孩子,家長要了解清楚才選擇適合的卡通介紹給子女。
卡通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從正面來看卡通片已變成小孩的習慣,放學沒事做家人又未在家,卡通便成為唯一的事,它其實是很富教育意義的,有研究顯示卡通可加速學習語言的發展、增加日常的生活常識、為孩子帶來歡笑和輕鬆的心情、用正面的態度去學習,另外意大利醫生研究顯示,卡通能有助減輕病童的痛苦。負面方面就比較多,如小孩會減低注意力,讓學習情緒變得低落,亦會影響小孩的價值態度,被故事誇張及扭曲的事物影響而形成偏頗的概念。有美國研究指出,低智商的小孩比高智商的小孩傾向看較多電視。雖然看卡通不一定為小孩帶來很多的好處,但在兒童成長期,卡通是與小孩共存的成長印記,所以無論好與壞都不重要,至今仍深印在腦海的卡通人物,必定曾為你的童年留下一絲絲的回憶,而其中一個陪着我成長的是《我係小忌廉》!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