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承受樓價波動風險

買家承受樓價波動風險

【等同期貨】
為增加住宅供應,政府前年中將新盤申請預售樓花期由20個月放寬至30個月。發展商提早售賣遠期樓花,可鎖定利潤之餘,更可減少樓價日後大跌之風險,但買家卻要承受未來樓價波動的風險。

注意樓價跌加息因素

政府借延長預售樓花期谷大一手供應,加上去年修訂的印花稅條例,樓花期內將不計入雙倍印花稅(DSD),亦令換樓客有更充裕時間「先買後賣」,發展商因而順勢將長樓花項目推出,冀在現時樓市大旺時,盡吸市場購買力,增加現金流作投地或其他發展。
以往樓市供應短缺,發展商每每在賣樓時「嘆慢板」,或接近入伙前才以高價賣樓,務求「賺盡」。惟在現時中長期供應不缺下,發展商已推出多項優惠與二手爭客,又推特長樓花,反映發展商已認為後市有風險。
由於遠期樓花等如期貨,年期越長代表風險越高,不明朗因素自然更多,加上2年多後,大型新盤及居屋等陸續落成入伙,新供應增多,買家在購買特長樓花時應注意風險。雖然購入樓花等同鎖定樓價,但倘若未來樓價大幅回調,兼息口抽升,銀行亦有可能收緊按揭,資金不充裕的買家難以負擔,有機會無奈撻定離場。
根據法例,樓花在入伙之前俱不得進行「摩貨」,若樓價下跌不止,其間要止蝕套現亦不得要領。而按揭證券公司更先後收緊按揭擔保計劃條款,拒絕為風險高及長樓花期的個別新盤,提供按保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