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站下車未免有點危險,雖然歐洲之星從倫敦直達不到兩小時,寧願轉接點,時間花得多一點到北站下車!」
朋友遊歐感言,恐懼感竟然發生在曾幾何時,歐洲尤其西歐我們心目中的文明、文化、民生的天堂。
想寫巴黎、布魯塞爾以至西歐治安是巴黎《查理周刊》發生血洗雜誌社之前。
柯德莉好幾年沒回英國,去年決定聖誕節在曼徹斯特親戚家度過並阿姆斯特丹、倫敦、布魯塞爾跑一轉,精神飽滿開心回來亦帶幾分惆悵;「歐洲變了,尤其顏色與氣質……」
這句話,就是遠遠在沒有嚴重人種、膚色分歧的香港也不宜宣之於口,很容易變成別人眼中政治不正確!
取道布魯塞爾南站下車最方便,可多方朋友勸阻;一個女人揹着行李在南站下車?
未免自討麻煩!
情況似舊時;紐約哈林、底特律巿中心 5 Miles以內、倫敦Brixton……免得過,無謂進入,猶似今天南非約翰尼斯堡,臭名遠播!問題癥結在於人種成份,黑人為主,就不是真危險,走進去會不習慣不自在。
今天歐洲城市的忐忑不單止來自膚色,教人更緊張;極端宗教狂熱份子比膚色問題更複雜,更難纏!作為歐盟重鎮布魯塞爾,本為歐洲十分平靜、安全而優雅的國都,移民政策的漏洞、悲天憫人天下為公的文明被誤用、被濫用,城中個別區域竟然麇集一些族群乘機建立山頭,外族不得進入;搞笑;他們本來就是比利時的異族。自60年代開放移民政策以來,情況跟重災區的法國、情況也不樂觀的英國、荷蘭、德國等富裕西歐國家一樣引狼入室,另加歐盟將國界消除,猶如冇掩雞籠,四通八達大開黑巿居民方便之門,引入不止單純為自由、為改善生活、為改變自己人生的難民貧民,含政治目的部署顛覆的恐怖份子、犯毒及賣淫國際網絡比比皆是。
巴黎的情況從來自羅馬尼亞、中東、北非、西非、中南美洲……的小偷形成賊城早為旅遊人士詬病,如今利用宗教之名推行的恐怖行動破尖了,西歐享太平盛世、文明豐腴久了,而今面對不單止外貌蒙污、福利餓殍、盜賊如毛,隨後的宗教恐怖主義才是尾大不掉難纏難斷的包袱,可憐啊;更是自己一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