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渣打集團(2888)突然結束全球企業證券業務,並裁減200人,此舉將為2016年節省1億元(美元.下同)開支,按財務數據顯示,前年度渣打有關部門營運收益僅1億元,業務持續「見紅」虧損。路透社報道引述消息指,除了結束企業證券外,銀行亦已停私募基金業務,商品業務未來亦會放緩。
裁員行動已醞釀一年
根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是次渣打裁員行動,其實已醞釀一年之久,渣打行政總裁冼博德曾任職董事的國際諮詢管理公司麥肯錫,約一年前提交建議,認為渣打應結束企業證券業務,但冼博德拒絕並予保留,指有關部門是發展更廣泛證券業務的核心。不過,面對業績倒退及股東施壓,最終作出結束決定。
外電透露,顧問提及其他要縮減或出售的領域,包括將私募基金作為獨立產品線營銷,報道謂此「離群」業務已停止。投資界認為,渣打在亞洲區建立優良的分行網絡,但無法在股票證券業務獲利。
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指出,渣打稱要年底前將繼續削減零售銀行約2,000個職位,是否反映集團不太願意投資或擴展零售業務這個重要板塊;事件亦某程度顯示,管理層思維並未有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