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
上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英資怡和亦曾宣佈遷冊,甚至逐步放棄香港上市地位,當年震撼香港社會。怡和宣佈遷冊當日,和黃就向股東分紅20億,擔當穩定人心角色,30年後卻成為遷冊主角。
英資龍頭企業怡和1983年3月28日突宣佈遷冊,將公司註冊由香港遷到百慕達。當時香港正處於中英談判的關鍵時期,中方強硬的立場令英方在談判桌上處於下風,怡和遷冊的決定被商界及香港社會視為對香港前途投下不信任一票,翌日恒指大跌5.8%,不少華資企業跟隨怡和做法遷冊;在北京的鄧小平亦震怒,批評怡和擔當「破壞性角色」。
和黃分紅穩定人心
怡和宣佈遷冊當日正值和黃公佈業績,和黃並在開市前宣佈向每股派發4元紅利,合共20億元,被視為穩定港人信心的舉動。30年後長和系雖然遷冊,但公司重組後仍在香港掛牌上市,性質與怡和不同。
雖然當年怡和初時亦聲稱無意將資金撤離香港,但實際上已部署淡出香港,包括與專注香港地產業務的置地解除互控,並另設附屬公司怡和策略控制牛奶國際、文華東方等其他香港業務。至90年代初,怡和再逐步改到倫敦及新加坡掛牌上市,正式完成遷冊撤離。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