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地產起家的李嘉誠,多年來能在大孖沙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富,除了建功於地產上市旗艦長實,關鍵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尾,成功收購英資行和黃,令超人奪得重要資產及染指其他業務。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1950年斥資約50,000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展開其營商生涯,八年間,已發展至營業額達到1,000萬元,為其帶來第一桶金之餘,更令他成為「塑膠花大王」。其後李嘉誠轉為投資地產業務,並在1971年成立長實,翌年將其上市利用股票融資,在上市一年內,已將土地儲備增加20倍。
由地產轉綜合性企業
在發展地產業務取得成功後,李嘉誠進一步將公司多元化發展。在73至74年,受本港股災影響,和記企業陷入財困。75年年底,時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獅子行,注資1.5億元收購和記國際33.65%股權,隨後改組並將和記國際與黃埔船塢合併為和記黃埔,滙豐並一直物色財團接手股份。
為報答李在收購九龍倉上放棄進攻,將手頭股份轉讓予船王包玉剛,時為滙豐大班的沈弼,及滙豐國際業務部總經理的浦偉士,投桃報李,在79年出售所持22.4%和記黃埔股份予李嘉誠,打破英資企業籠斷香港經濟命脈的局面,亦是超人由地產轉為綜合性企業邁向一大步。
86年坐正滙豐銀行主席的浦偉士,承着本港經濟起飛,繼續悉心扶植李嘉誠等華資巨賈,拓展業務版圖,令李嘉誠在一年內增持和記黃埔股至40%,成功取得和黃的控股權,藉此取得黃埔船塢,發展成本港十大藍籌私人屋苑之一的黃埔花園。
當時已富可敵國的長和系在85年再下一城,趁怡置系陷財困期間,出手收購港燈公司34.9%股權,並藉此取得鴨脷洲發電廠地皮,並重建成為海怡半島。透過收購港燈,長和系亦將業務拓展至公用事業。後來李嘉誠更成立長江基建,於世界各地發展基建業務。至於港燈後來發展至電能實業,於環球發展公用事業。在87年,李嘉誠透過和黃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股權,令其首度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及後一直高踞前列位置。而和黃亦向多元化發展,先在83年進軍電訊業務,並於九十年代以「Orange」品牌發展2G業務,其後更以1,180億元高價出售有關品牌。
在2000年和黃以近44億英鎊投得英國3G牌照,開始其環球3G業務,但是有關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至近年才轉虧為盈。事實上,近年長和系已經將業務重心投放在海外市場,在英國、澳洲等地投資數百億計公用項目,地產盈利貢獻漸降。
■記者張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