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佳兆業(1638)一筆約2億元(2,562.5萬美元)的債券利息已於本周四到期;《彭博》引述四名知情人士指,周四債券人戶口仍未見收到有關利息。對於公司能否如期繳付債息,佳兆業內部公關向外電表示,暫未能回應有關問題;佳兆業外聘公關則稱,有待佳兆業發佈公告。
記者:周燕芬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周四未能如期繳付債息,不一定等於佳兆業的票據經已違約,因有關資金需要經過結算公司處理,然後由位於倫敦的銀行發放,事實上於昨日下午4時05分,佳兆業相關的2020年期10.25厘票據(於場外交易),債價曾略回升2.6%至32.601美仙,反映債券持有人仍對佳兆業會否付息持觀望態度。
持有佳兆業債券的惠理大中華高收益債券基金,於去年11月底曾佔基金資產2%。惠理發言人對《Now》表示,已於2014年12月減持,相關債券目前已非基金十大持有債券之一。
《華爾街日報》亦引述持有佳兆業債券的境外基金經理指,按現時情況佳兆業未能在限期前支付債券利息,雖然集團有30日寬限期,但未能在限期前支付利息,技術上已屬違約。目前持有佳兆業債券的基金包括貝萊德及富達投資等。《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跟佳兆業有往來的金融機構最少有11家,涉及資金140億元人民幣,其中近半屬信託融資,涉及五家信託公司,最近一筆到期款項為本月。
推高內房股舉債成本
標準普爾分析師Dennis Lee表示,中國房產商發行的美元債券從未出現過違約,佳兆業是第一家。該公司於上周自主席離職後已觸發違約;並引發市場關注中國經濟及樓市放慢,會否令其他內房股也出現支付票息困難情況。債券交易商SC Lowy Financial首席執行官Michel Lowy認為,無論佳兆業的債息最終會否支付,都已破壞了投資者對內房股的信心。
佳兆業事件亦引發投資者關注內地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干預,Fisch資產管理資金經理Peter Jeggli表示,若情況惡化下去,較優質的內房股也需要有10厘息才能吸引到投資者。目前內地地產商未償還離岸債券總值557億美元(約4,344.6億港元)。 違約事件對本港掛牌內房股股價沒有構成負面影響,普遍更上揚,升幅較大為龍湖(960),升2%至11.04元;雅居樂(3383)升2%至4.98元。綠地香港(337)仍在下跌,跌0.6%至3.12元,合生創展(754)跌0.9%至7.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