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和黃股價紐約齊升一成李氏身家一晚多230億元

長實和黃股價紐約齊升一成
李氏身家一晚多230億元

【李嘉誠遷冊】
【本報訊】長實與和黃突然宣佈重組合併計劃,叫全城意外,集團預期重組將釋放長實870億元的價值,加上有機增派股息及派特別息,都有利長實、和黃股價,李嘉誠首富地位進一步鞏固。消息公佈後,長實及和黃在美國預託證券(ADR)皆報捷,齊齊急升一成,市值進賬近700億元,超人身家賬面一晚多230億元。
記者:石永樂

李嘉誠自1958年始轉型投資地產,參與投地。

昨日中午已盛傳長實副主席李澤鉅會開記者會,但未有透露李嘉誠開腔,長實及和黃股價未見異動。收市後公佈世紀合併,截至昨晚11時,長實ADR升11%,報137元,和黃ADR升10%至96元。
李嘉誠昨表示,自己與任何股東的利益一樣,重組後對股東非常好,多次強調「一定公道」,他續指,集團自1971年上市到今日,都以股東利益為先,自己一直只領5,000元薪金,「連花紅都冇,為咩?為咗係想建立一間好嘅公司」。分析員認為重組的時機正確,其中集中兩公司的非地產業務於一公司,不單能將原本的架構簡化,更重要有助公司釋放業務的實際價值。

李嘉誠於1950年成立長江塑膠廠(箭嘴示)。

五十年代,長江塑膠廠生產的塑膠花遠銷歐美。

Bricks & Mortar Management創辦人兼總裁王震宇認為,從商業的角度考慮,長和系重組絕對正確,有助消除長實持有和黃股份的折讓,釋放和黃旗下業務如屈臣氏、歐洲電訊業務、赫斯基能源等的實際價值。據長和系聯合公告內指,目前長實賬面股東權益3,790億元,而市值只有2,920億元,反映兩者中間有23%或870億元差距,兩者合併後有關差距應因股東直接持有長和及長地而得以消除。

長和系興建的麗港城於1990年陸續落成,李嘉誠到單位參觀。

長江基建於1996年掛牌,李嘉誠到港交所查看股價。

長實與和黃突然宣佈重組合併計劃,叫全城意外。馬泉崇攝

持一股和黃獲0.684長和股

《福布斯》剛公佈「2015年香港50富豪榜」,李嘉誠以2,613億港元,連續17年成榜首。上次和黃出售屈臣氏股權交易,公司獲利後將300億分予股東,與其他公司分六至七年派予股東不同,「我唔鍾意咁,我認為要股東利益行第一」。至於今次重組後會否效法上次賣屈臣氏後派特別股息?李嘉誠直言,希望2015年可派更多利息,認為重組後公司前途更好,「因為可消除控股公司折讓,令股票更着數,總之一定好,你信我就信我啦」。長和系於公告亦預期,在2015年度股息將高於2014年度,預期2016年及之後,派息率將高於2015年度。
根據協議,股東每持有一股長實將獲得一股長江和記實業(長和)股份,和黃股東則每持有每一股和黃獲得0.684長和股份,之後每位長和股東將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長和獲得一股長江實業地產(長地)。長實、和黃將取消上市地位,換來的是長和及長地都會以介紹方式上市。

對於兩家新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就解釋,是因為被香港公司法綁死,因如果兩間公司合併,就須動用保留盈餘,意思即是公司儲起賺回來盈利。香港公司及開曼公司對保留盈餘如何分派,有不同定義。上市公司資產內設有「儲備」,用來儲起保留盈餘及權益(Equity)。根據香港公司對分派保留盈餘較嚴格,因此長實及和黃都不夠保留盈餘「買起對方」,霍大班說:「就算買到,以後派息都有問題。」相反,開曼公司保留盈餘彈性很高。即使在損益表出現,也不等如可分派。以長實為例,每年賬目反映應佔和黃的利潤,視為「權益」,而只有從和黃收取的股息,才可以歸為可分派的盈餘。至於這是否意味日後以開曼公司形式,長和會坐擁幾多可分派盈餘,霍建寧現階段未能披露實際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