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新華社的魔笛效應

國策解碼:新華社的魔笛效應

由1月5日內地股市復市開始,新華社頻頻發功,每日以「致槓桿牛市的一封信」提示股市風險,至昨日已經發出第四封信,魔笛終於生效,滬綜指大幅調整2.4%。
作為中央喉舌,新華社連續就股市發文,並非只是簡單評論,而是預先就新一輪調整政策放風,值得關注。
今次魔笛奏效過程,和去年12月初如出一轍,新華社當時亦每日連續發文,提示股市槓桿風險,最終中證監在12月8日晚突然宣佈債市收水,滬綜指翌日插水逾5%。而在去年9月,新華社三日連發八文唱好A股,啟動今輪升勢,均反映其在內地股市的影響力。
新華社對股市槓桿最新的一輪炮轟,與去年12月只是勸投資者不要賣樓炒股相比,抨擊更為具體,指有投資者在孖展爆倉後,淪為負資產,被券商頻繁追債。又直指傘形信託、分級基金,以及各種配資公司,提供槓桿高達到10倍,涉嫌違規,需要加強對灰色地帶監管。
市場普遍預期,2月中農曆新年前,中央將有新一輪的放水。但綜觀去年經驗,所放出的資金,最後大都流入股市,並推動各類槓桿融資,實非中央所願。
為免重蹈覆轍,中央極有可能在放水之前,先行整頓各類槓桿投資工具,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券商孖展額度、加強對各類傘形信託、配資公司監管等。這些有利A股健康發展,但短期內勢必對股市帶來動盪。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