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投行業務 港渣打炒百人工會:未流血 先止血

結束投行業務 港渣打炒百人
工會:未流血 先止血

【本報訊】甫踏入2015年,即傳來本地發鈔行之一的渣打,就全球投資銀行業務裁員200人,一直是集團盈利最大單一貢獻地的香港,裁減數量佔一半規模達100人。投行界分析指,裁員反映投資市場前景黯淡,除非有中資客「照住」,否則投行生意難捱。業界指零售銀行近年力谷財富管理業務,前線增聘人手,整體銀行業未見裁員潮。
記者:劉美儀 吳綺慧 張嘉雯
渣打在港有80間分行,員工逾6,000人,目標是年內全球節省最少4億美元支出,分行減80至100間,惟本港不會減少分行數目。過去3個月渣打已在全球削減約2,000個零售銀行業務職位,年底前預期再減2,000個,渣打指本港並無分行削減計劃,未來受全球删減分行引致職位流失,影響很小。
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形容渣打裁員是未流血、先止血,相信「過一年半載佢又大鑼大鼓請人,因為唔憂冇人」。銀行僱員協會總幹事譚建新指裁員不合理,惟評估今次是個別事件,未必有其他銀行跟隨。

有分析認為,渣打裁員反映投資市場前景黯淡。楊柏賢攝

人事顧問料不會現裁員潮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也指渣打裁員是個別例子,「𠵱家股票巿場同銀行服務都唔差,好多銀行都增加緊人手,裁出嚟嘅人獲巿場吸納亦都唔係難」。他指現時勞動巿場活躍,料本港不會出現大幅裁員潮,又稱銀行、證券業及建築工程界也人手緊絀,失業率將維持低水平。
有歐資銀行高層形容,近年環球投資者對中、港股票熱情冷卻,機構客戶不斷削減使用經紀數目,加上大量中資投行湧進市場爭生意,僧多粥少下,投行盈利已嚴重削弱,現時在港有設立分部的20、30間投行當中,仍賺錢的估計僅得2、3間。事件顯示近年受罰款及業務倒退衝擊的渣打,要藉減縮成本「絕地翻身」。銀行界指今年市場仍艱難,但未致掀裁員潮,增聘人手會視乎不同部門業務,環球銀行壓力更大。另一發鈔行中銀香港表示,現無裁員計劃。
渣打昨早公佈裁員,即時結束虧蝕的企業現金證券硂證券研究及證券融資市場業務(包括新股上市、配股包銷等),行動為明年節省1億美元開支,涉及削減全球約200個職位,本港裁100人佔一半。行動影響全球市場共七個,除本港外,尚有新加坡、印尼、印度、韓國等,至於渣打旗下可換股債券、證券衍生工具如窩輪交易,及企業融資如併購顧問服務等,則繼續營運。

或獲賠償4個月薪金

自去年底起,渣打偶爾便有「肥雞餐」或職位整合傳聞,是次毅然結束旗下企業現金證券及相關業務,無論員工或市場均覺突然。渣打發言人稱,受影響員工會按僱員合約、勞工法例處理賠償及薪酬安排,詳情不作評論。消息指,被裁員工普遍獲賠償相等於4個月薪酬金額。
去年底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在港出席活動時,曾聲言大中華是持續投資地區,又指重組涉及職位縮減,主要透過自然流失進行,惟是次本港證券人手裁員,似有食言之嫌。
裁員反映投行生意難做,現時投行界仍「做得住」的同業,一是服侍最大型基金的歐美一線大行,另一批是有內地人脈、不惜工本爭取IPO(新股上市)生意者。有投行界人士指,渣打撤出投行業務有其獨特原因,該行定位欠清晰,既沒有歐資一線大行、擁有強大私銀及資產管理業務支援,又欠內地人脈,花紅分派卻相當疏爽,「皮費」自然重。
去年渣打亞洲投行排行榜,僅排24位,但其薪酬水平在行內屬優等。據悉,去年及前年度,其花紅分派平均相等於6至8個月,及12個月酬金水平,近數年渣打仍不惜工本向一線投行挖角,令成本長期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