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下周公佈施政報告,房屋問題肯定是當中重點,梁上任至今,樓價、租金節節上升,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不只一次公開說,要解決房屋問題,必須增加土地供應,而「搵地難」更常掛於口邊,希望社會各界配合。有官場中人對季陶說,其實負責找地的官僚壓力更大,因政府對開發、改變土地用途是「有規有矩」,在政治壓力下成為夾心人。
梁、陳急於求地已是官場皆知,問題是「遠水」如開發新界東北、人工島計劃,已面對公眾及立會反對,連做前期工作也困難重重;至於用來救「近火」的短期可用土地,如改劃一些GIC(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將一些小型土地「活化」來起樓,其實也不容易。
有官場中人說,要改劃土地用途,政府內部有一套程序,「唔係拎住張大綱圖,搵支筆改幾隻字就搞掂」,再加上諮詢地區人士等「繁文縟節」,「唔係高層有啲人咁諗,可以一、兩年內搵到大批土地」,作為技術官僚,既要應付高層搵地的政治壓力,但又不能不跟程序辦事,其痛苦可想而知。
事實上政府某些官員,對目前近似「即食式」房屋政策,不無意見,只是不敢公開反對,例如政府為求幫人「上車」、增加供應量,大力倡議起中型、甚至小型單位,讓更多人可以買到樓。該官場中人直言,從過往歷史看,一旦樓價下挫,這些中、小型單位必首當其衝,而買入這類型單位的業主,通常也是財力較弱一群,隨時會在樓價下跌時沒頂,到時政府恐怕又會被追究責任。
季陶
周一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