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ecor:加一點藝術 一屋回憶

My Decor:加一點藝術 一屋回憶

緣與綠,瑞士籍珠寶設計師Marielle Byworth半生都跟這兩個字周旋。自幼在山中小鎮長大,緣份讓她從瑞士到倫敦到東京到香港,移居不同大城市。她的另一身份是兩個小孩的母親,現在清水灣享受佈滿手藝品的家居兼工作空間,一室擺設都是回憶的紀錄。
記者:邵 超
攝影:梁志永

Marielle在瑞士小鎮長大,滿眼都是山山水水的優美環境,居住過的房子,往往是豪宅級數,但她喜歡的是現代建築物外,還有優美、正能量的自然環境。
生活裏有很多無心插柳,導她前往世界各地,對清水灣這幢被綠樹環繞的房子一見鍾情,她歸結為緣份安排,就像以前在日本居留五年時的房子一樣──當時她隨丈夫赴日工作,租住高級公寓Atago Green Hills Forest Tower,「綠林中就有寺廟在。」2006年她在日本創立珠寶品牌MARIJOLI,經過兩年拼搏,2008年刻意慢下來重新修煉瑜伽,設計更趨向自然致敬。五年前移居香港,在忙碌的工作裏迎來兩個小生命,一家四口在2,100呎三層獨立屋生活,對港人來說自是羨慕。她的生活重地在三樓主人房裏,「孩子還小,在家工作就方便照顧,睡房跟書房只半牆之隔,可以舒適地工作。」有時工作陣營搬到二樓,這層是兩個孩子的睡房,走廊擺設工作枱,方便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為了孩子,家裏還少種植植物避免吸引蚊蟲,「大自然就在家門口,何須刻意呢。」

樓梯窗旁的一尊佛像是峇里旅行手信,背靠窗外綠色花園,畫面恬靜。

房子外有大樹,三層各有露台,可以享受一刻閒情。

長子Jack的超級英雄空間獨有黃色羽毛裝飾的吊燈,是Marielle給兒子的回憶角。

小禮服跳出衣櫃,成為最美麗的家居佈置。

家中不同角落的牆身都掛滿一家四口的相片,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

Marielle的設計,掛在門柄上,成為最佳的家居裝飾。

家具越少越好

這家居沒有滿天神佛,數來數去只有兩尊佛像,反而滿屋都是周遊列國時的戰利品,包括摩洛哥羊毛地毯和鍍銀茶具、日本漆櫃和陶瓷、約旦婚禮座椅,構成這個家的基本佈置,也為這個西式家居添上濃厚的東方風情,「傳統手藝往往跟自然素材連繫,所以特別美麗。每次看到它們,都會回想起旅途的美好回憶。」家具越少越好,背後的故事才最重要,「世界有太多污染和浪費,美好手藝的最大價值是跟自然契合,可以流傳百世。」母親是鐘錶匠,Marielle對於timeless設計有所追求,孩子的房間雖然設計簡單,但她重視孩子成長的回憶,並融入她的美學觀,「Jack(長子)的燈具很沉悶,我掛上許多黃色羽毛,羽毛可以掛上不同小物,包括他的手印美勞畫。」黃色羽毛很girly,其實Marielle為人很女性化,她把這個特質放到孩子的房間佈置裏,女兒房間自然以粉色為主,她懸掛小禮服作佈置主題,「我希望她跟我一樣girly。」
或許Marielle有一天會搬離香港,但她依然會帶着她的家具,還有回憶,在另一個地方重構。

Marielle在約旦購買婚宴用的椅子連茶几,幾何及花卉圖案呈現阿拉伯藝術風格。

老東西十分耐穿,Marielle手捧媽媽留給她的手工木屐涼鞋,她小時候穿過,也打算留給自己女兒。

旅行摩洛哥買的手信,喝茶是摩洛哥人的大事,這個當地著名品牌Bennani Frères鍍銀茶壺,式樣傳統。

Marielle很喜歡瑞士百年老牌USM於六十年代設計的文件櫃,是永恒的設計典範。

當年在斯里蘭卡度蜜月時買下的木雕面具掛正門口,據說有辟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