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的兒童相當孤獨和恐怖,添布頓的電影主題,就在那些繪畫中。艾美阿當絲飾演的Margaret為甚麼會繪畫這些作品?真是天真的小童以靈魂之窗看這個世界?為甚麼總是一個人,為甚麼總是如此恐懼的眼神?其實電影沒有答案,反而偽冒她的作品的丈夫Walter(基斯杜化華茲飾)借二次大戰之事,講述受難兒童的故事,更深入民心。添布頓要否定藝術作品是必然要有合理的創作原因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思想和自然的筆法。《大眼睛奇緣》也似乎在否定過去人們對添布頓作品的詮釋。
沒有陰森的顏色,沒有奇幻恐怖的畫面。有的反而是懷舊世界那近乎淡色,而又和諧的配搭。添布頓也玩過色彩繽紛的童話世界。這回卻是以改編自真人真事為主調的顏色。這年頭連添布頓都要說自己的創作來自真實,沒有虛假的成份。
虛假便是電影主要控訴的地方。完全沒有繪畫天份的Walter利用妻子的天才畫藝,當作是自己的作品,到最後欺騙了全世界,甚至連他自己在內。最後的一場法庭戲顯示了真材實料比吹水唔抹嘴實幹得多。你可以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着Margaret竟然能夠忍受將自己的心血結晶讓給別人,是男性霸權的逼迫。影片在開始時已強調她離開她的第一任丈夫在當時是一種創舉,沒有女士可以做得到。這個開創歷史的第一人卻同時開創了將自己的作品,包括心血、感情、道德的情操,都送給別人,來換取的是甚麼?錢?豪華的生活?好像都不是。而是來自性別的恐懼和自卑。
添布頓大概還害怕觀眾不明白,還選擇了一場她去告解的場面,而神父的回答竟是家庭以男士為重,一切最好的聽他的。
性別主義真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嗎?添布頓似乎在否定自己過去的作品,來一次較明亮和寫實的蛻變。作為一個男性導演和我作為一個男性觀眾來看,還是有一點疑問。選擇以近乎小丑的角色來處理Walter來諷刺及完結整個故事,有沒有一種為了討好女性觀眾,為了令開明的男性觀眾覺得作品有深度,而犧牲了自己的過去?Margaret其實活脫是添布頓筆下的主角:可憐而孤獨,難以跟別人溝通的蒼白奇人。而這次的蒼白,來自內心,來自這個謊言她不需要負責任嗎?這個疑問上。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