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健康空氣行動翻查2014年環保署空氣數據,發現區域污染持續惡化,去年本港年均臭氧濃度錄得1996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年均每立方米臭氧達45.3微克,較世衞年均每立方米23.5微克高出近一倍。本港去年有2,616人因空氣污染早死,金錢損失逾327億元。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指,港府資助更換柴油車、催化器,令路邊污染物濃度下降,但她警告催化器有使用年期,一旦車主逾期繼續使用,排出廢氣會令空氣質素打回原形。根據環保署資料,去年一般空氣監測站錄得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濃度分別下降了6%、50%及20%,而臭氧平均上升了25%。
2,616人空氣污染早死
鄺芯妍指臭氧受區域空氣惡化影響,部份日子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10+「爆煲」,源於內地吹來污染物,促請長遠立法制訂粵港排放管制區。而葵涌、荃灣和深水埗受遠洋貨櫃船排出污染物影響,三區二氧化硫濃度較世衞標準高兩至三倍,她指蛇口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船運路線繁忙,政府應規定遠洋船燃料含硫量低於0.5%。
健康空氣行動又引用香港大學量度空氣質素的「達理指數」,指本港去年有2,616人因空氣污染早死,金錢損失逾327億元。不過本地減排政策短期見效,所有監測站的二氧化氮皆有改善,PM2.5除深水埗外,所有監測站的濃度都較2013年低。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