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識科被質疑催化雨傘革命,建制派倡改推中史科讓學生加深認識國情,課程發展議會專責委員會建議,擴大中史科內近代史的內容比率,由以往佔課程三分之一增至一半,古代史由原來的三分之二縮減至一半,預計最快9月推行。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指,加強近代史教學可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也是學習歷史目的。
增至佔一半
課程發展議會專責委員會主席、中大歷史系教授梁元生日前撰文,披露初中中史科的活化方向,指委員會的短期方案期望,「可在不改動教科書的情況下」,將古代史及近代史的比例調整至約各佔一半,加強學生的近現代史知識,以銜接高中課程。
至於涉及改動教科書的修訂中史科課程,則會以遞進式策略優化,包括增加文化與社會史等的比例,加入更多戰爭、科技及藝術史等元素。
中史教師李偉雄認為,近現代史範圍由1840年至今,正逢中國積弱、外族入侵,加強這段歷史教學,可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李偉雄不擔心變成另一國民教育科,因中史是教學生思維技巧,即使講授改革開放,也會分析利弊;他指教科書上提及八九民運篇幅不多,如何授課在於教師取態。
■記者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