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水貨客遍地開花,上水未「光復」,新田已「淪陷」,土豪地主發功,圍頭大變身,數千水客,日日來回搵食,昔日的停車場、貨倉大半年前紛紛變成水貨倉。「水貨寨城」內更有酒店、藥房、找換店、貿易行、地產鋪、茶餐廳,似足Factory Outlet。
心臟地帶是永平村,每小時有近十輛五點五噸密斗貨車入村,記者曾見一次過運來五千二百多罐奶粉的「壯觀」場面。村內多個停車場已變成水貨倉,內有十多個貨櫃或鐵皮小屋,擺放形形式式貨物,奶粉、紅酒、iPhone、朱古力、護膚品,還有名牌Nespresso咖啡機。長期有幾百個水貨兵團拖篋男女排隊取貨。
記者跟隨兵團到達落馬洲關口,內地關員並無檢查水客行李,離開福田口岸步行十分鐘到達水圍村,兵團將水貨交給接頭人,領取二百多元港幣報酬散去。
有女貨倉主更寸爆認為,帶水貨是拯救大陸人民:「咁唔搵呢啲人帶上去,佢哋(大陸)又冇真貨用啫。」「咁佢哋(水貨客)其實都係好人呢架,一個月搵萬零蚊。」「咁食呢啲奶粉,又冇大頭仔,安全啦。」按每日來回帶貨兩、三轉:「一個月都可掙到過萬元。」假設水貨基地每日運作十二小時、每小時有一百人次取貨,水貨集團單日出糧開支便達廿四萬元。而每日一千二百人來回港深兩地,攜帶的貨值便高達一百廿萬元。一個月全天候運作,估算交易貨額高達三千六百萬元。
iPhone版下載: http://goo.gl/1SDaWF
Android版下載: http://goo.gl/xfQS8D
壹週Plus網頁: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