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值得留下嗎?(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香港,還值得留下嗎?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中產及廣闊的基層是香港最大的群體。八九六四前後,大約有50萬人離開香港,雨傘運動之後,進入抗爭第二波,數口精(或單一中環價值)的香港人會問,這地方還可以「搵食」,還值得留低嗎?很視乎你如何再參與這場「價值之戰」。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呼籲泛民政改機不可失的同時(第二輪諮詢文件的標題是2017機不可失),一撮中環中產想法或不一樣:香港已變天,無力再玩,也毋須強求。從電視螢光幕看到,林司長這「局外人」(在佔領行動中,她自嘲自己的角色)不知是否眷戀權力,繼續做這份假普選推銷大隊長工作?另一邊廂,泛民議員(除了黃毓民)在立法會撐起雨傘離開立法會,杯葛假普選第二輪諮詢做得漂亮。不關心政事的香港人也請留意大狀梁家傑議員的這番話:「現在可以提名的政黨只有一個,叫做中國共產黨,香港人沒有真選擇……香港人沒有真普選云云」。
一場漂亮的雨傘運動喚醒了一撮香港人,但當權者已急不及待地玩白色恐怖,進行抗爭者大拘捕,讓恐懼植入香港人心。雨傘運動是漂亮的公民抗命,真理要我們抗衡造假的香港民情報告。過去多月,或許令我更有深刻印象的,是2014年六月中,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看到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五十年不變在上年已明顯走樣,「愛國者為主體」的現任及未來香港統治者難以為港人發聲,未來少於三分二的倒數時間,香港人只好默認中國共產黨其實已「佔領中環」這事實。
如果用facebook的like來作一個膚淺的衡量尺,聲援民主抗爭者的聲音減少了,是被中共港共同化,還是抗爭者已沒有「貨」?台灣人爭取民主用命博,香港人太計較機會成本,不能去得太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是擬似「深紅」的地下黨員,日前也說到類似的說話:「香港人反抗少啲,中央干預會少啲」。Can't fight no more?公義的抗爭者被中共港共塑造為滋事分子,讓恐懼植入人心,共產黨又控制傳媒要你「收聲」,來換取香港人短暫的「假認同」。香港民主大倒退,還值得留低?這地還可以「搵食」嗎?
懇請極權統治者明白,香港能擁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因過去幾代人的努力不懈之外,擁有一個多元化的自由社會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各國企業來港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亦是因為香港擁有普世公認的自由價值,各種營商及資訊流動自由不受限制。金融業的發展,更是全賴資金及資訊的自由流通才能得以成功。如上述各方面的自由受打壓,香港這世界經濟奇蹟故事就很難繼續寫下去,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甚至中國內地投資營商的信心亦會減弱,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及開放改革也會造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中央及特區政府必定要切實地保障香港現有的各種自由,不應以任何政治原因而去收緊打壓香港這個百多年來享負盛名的自由之都。
在此,也延伸到另一話題,祝福。走抗爭者的路,絕不容易。特別為學民思潮前發言人劉貳龍及周庭送上祝福。兩位才18歲的少年抗爭者,數月內也先後辭任發言人,或也需要時間沉澱,用不同形式守護真理。我在D100電台,曾多次與學民思潮的學生領袖碰面。要面對不同形式的秋後算賬、大搜捕絕不容易;但國際社會及輿論不會偏袒權貴,歷史也必然為年輕抗爭者還以一個公道。也要為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及黎汶洛給予無限精神上的支持,tough it out!
最後,2015對香港抗爭者來說絕對艱難。其實,共產極權下的統治者行為也差不多,善於侵犯人權、鎮壓反對聲音。黨國不分、一黨專政令當權者可以為所欲為,幾時真的可以「優化」?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