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宣讀政府聲明,宣佈開展特首普選第二階段諮詢,並呼籲社會各界、政黨、市民積極參與的時候,一眾泛民主派議員給了司長一個鮮明的答案,那就是撐開手上的黃傘,一個一個莊嚴有序的離開議事廳。泛民議員們沒有喧鬧,沒有擲杯或做甚麼激烈的動作,因為那一把黃傘就是最有力的答案,就是最清楚的答案。
經過七十九天的「雨傘運動」,經過超過兩個月的公民抗命,香港市民的意願已是清楚不過,就是那一把黃傘,就是黃傘代表的民主訴求,就是一而再再而三掛在獅子山頭的那幾個字:「我要真普選」。不管是第二輪諮詢還是第二百輪諮詢,答案都是這一個,都只有這一個。別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其實,在「雨傘運動」以前,香港市民一直爭取的都是真普選,希望的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民主政制,好讓自己可以當家作主,充份享受高度自治。只是那個時候大家覺得普選就是普選,就是讓市民可以從提名到投票全面參與的過程,頂多北京保留最後任命權而已。誰知道北京當權者及無恥的建制派節外生枝打茅波,不單堅持以中央的任命權守尾門,還要把普選變成鳥籠式普選,要從提名開始就全面控制,務求所有候選人都由北京及建制派的權貴先挑選,市民則只能吃他們「權力盛筵」過後的殘羹,還要為他們欽點的候選人抬轎。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人大常委會的落閘方案就是這樣一回事,就是要把普選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普選也就是假普選。我們怎麼可能接受,怎麼能陪他們繼續玩一場只會帶來假普選的諮詢遊戲呢?
更何況真普選不是甚麼非份的要求,不是要挑戰誰,更不是拿一些不該有的東西。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賦予港人高度自治權,可以在除國防、外交以外決定自己的事。最能體現高度自治權的莫過於開放政制讓港人全面參與,莫過於讓市民可以自行挑選自己的政府及民意代表。落實真普選就是落實高度自治,就是讓一國兩制真正名副其實。相反,接受人大8.31決定及由此衍生的假普選落實的只會是權貴治港,只會是一國一制,事事按北京的旨意辦事。我們怎麼能親手摧毀香港的高度自治,親手扼殺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呢?
689及林司長在硬銷第二輪政改諮詢時用的還是那套「袋住先」的思路,說甚麼有普選比沒普選好,又說杯葛政改諮詢將令僅有的政治空間消失。只能說,這些官話是典型的賊喊捉賊,是典型的「寶藥黨」行騙伎倆。正如8.31決定公佈以來不少論者所言,按這個決定而來的選舉方式根本不是普選,而是北韓式的選舉,體現的是官意及北大人的意旨,原本作為社會主人翁的市民只有替人抬轎湊熱鬧的份兒,把自己的「主場」拱手相讓。「袋住先」這樣的方案除了搵自己笨外有甚麼好處呢?
至於「政治空間」收窄或消失根本不是泛民主派的責任或「雨傘運動」的後遺症,而是北京當權者及建制派一手一腳弄出來的困局。只要北京當權者有一絲一毫重視民意之心,只要北京當權者不是一心把所有權力都抓住,溝通互動的大門永遠都是打開的,泛民主派及市民也非常樂意透過對話表達訴求,爭取一個合乎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可是,8.31方案反映的是北京根本不在乎市民的意願及反應,根本不重視市民多年來的民主訴求,一出手就把對話溝通之路都堵得死絕了,剩下俯首認命接受假普選這條路。而特區政府非但沒有嘗試游說北京改變錯誤的做法,反而只是威逼利誘市民硬食爛方案。誰在收窄、消滅香港的政治空間,令政局走入死胡同實在清楚不過,可不要把責任推在泛民及市民身上。
今次政改諮詢或未來的政改諮詢,我們的答案都只有一個,就是高舉手上的黃傘。只有當北京當權者及特區政府正視這把黃傘,政改討論才能重新起步。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