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Imprint Bookshop的門牌早已被陽光曬得褪色發白,但內裏的人和物都是寶,無論是十八世紀的古董聖經、Charles Dickens的初版作品,還是很多坊間難尋的詩集。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很想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茫茫書海,請老闆Terry Boyce介紹幾本好書,怎料答案卻是叫我大海撈針。「我不喜歡介紹書,因為我喜歡的,你未必喜歡。我反而喜歡讓你自己在書架上找,因為看書就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過程。」語畢,他翻開Alan Bennett的《The Uncommon Reader》,是否有弦外之音?
問:記者 答:Terry Boyce
問:《The Uncommon Reader》個怎樣的故事?
答:如果一定要推介一本書,就這本吧!這位非一般讀者就是英女皇。故事講述女皇原本不愛閱讀,某天她的愛狗闖進流動圖書館,礙於面子只好借了一本書,並在責任感驅使下讀了一遍,覺得不甚喜歡,於是又借了另一本。漸漸,女皇竟然愛上閱讀,更有點荒廢國事。後來,女皇興起想寫一本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也因閱讀變得更加體察民情。
隨着女皇越看越多,發現「一本書會勾引出另一本書,那種感覺,彷彿隨時隨地一轉身都能碰見一扇開啟的門。」這就是我口中所說的自我尋找的過程。如果你想養成閱讀的習慣,你要問自己為何要讀書,女皇可能幫到你!
問:記得你說過,因為讀書的那個年代吹捧科學,所以當了物理學家,但你又愛文藝,你是如何透過書本更加認識自己?
答:人對萬物都充滿好奇。九歲時,我就愛閱讀科學書籍,繼而愛上Charles Dickens的小說,再迷上詩集。很多人問我養成閱讀習慣應從那類型的書開始,對我而言,書只分為小說與非小說。有朋友只愛非小說的書本,但那些只是一些知識及事實;反之,我愛的是小說,因它讓我明白,文字與別不同的地方是,每個人對文字的詮釋都有差別,想像空間比電影大得多。故事雖是想像出來,但其實在訴說一種真實,令人lose yourself。所以,我教書時常以文藝教物理,哈哈!
問:你可以介紹一下作者Alan Bennett嗎?
答:他是一個生於英國貧困村落的鄉下仔,滿口鄉音卻能考入牛津大學。他文筆顯淺,我手寫我口,筆風幽默。因為我跟作者生於同一個小鄉郊,所以與故事有共鳴,這本書肯定是我最愛的小說之一。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