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透明度低累房企估值

國策解碼:透明度低累房企估值

佳兆業事件至今仍然撲朔迷離,其深圳樓盤狀態為「管理局鎖定」,根據房管局網站注解,是指「開發商存在違規行為,導致售房系統被鎖定」,但對鎖定時間、鎖定原因、有否法律依據全無交待。
有傳佳兆業出事,是因公司高層涉及官員貪腐,但深圳市的處理手法,不單令小股東,甚至連業主也無辜受累。
土地開發向來存在灰色空間,當局在治理時缺乏透明度,令投資者無法估量風險,勢必影響其他房企估值。
深圳市對房企「抄家」已有前科。2009年前市長許宗衡落馬,內地民企金光華集團被指行賄,旗下估值達60億元人民幣,位於羅湖口岸附近的金光華廣場被沒收。有內地評論就指,該判決處罰過度,深圳政府有侵佔民企資產嫌疑。
佳兆業在香港上市,又有大量境外債券持有人,為顧及形象,深圳市政府直接將資產收歸國有的機會不高。不過,深圳市在沒有對外作出任何交代下,就直接封盤,不但令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亦打擊企業品牌,令之前買入單位的買家無形中受損。
對比香港,同樣屬於郭姓的新地(016)郭氏兄弟在捲入貪腐案後,新地摟盤銷售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需整間公司一起陪葬,小股東受累程度亦有限。
深港兩地不同處理手法,以及涉事房企截然不同的待遇,正凸現兩地法治理念和營商環境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