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開普勒」(Kepler)太空望遠鏡,近日發現兩顆至今已知最酷似地球的外部岩石行星,其中一顆有97%機會適合人類居住,專家形容它如地球的「孖生兄弟」,未來世代有望移居太空,並有可能發現外太空生物。
「開普勒」自2009年在太空執行任務,長期觀察15萬顆星,收集在氣溫和地質等方面近似地球的星體資料,由地面科學家研究是否適合人居。
專家推斷有生物進化
美國天文學會前日公佈「開普勒」的第1,000次發現,經星體大小、位置和類型分析,554顆「新候選星體」中,有8顆同位於一處宜居地帶(Goldilocks zone),但其中兩顆外部行星最似地球,名為「開普勒438b」及「開普勒442b」。它們相距地球500至1,100光年,圍住類似太陽的發熱紅星體公轉,溫度濕度相對適中,有60%至70%機會屬於類似地球的岩石地質,專家由此推斷該處有生物進化。
其中442b直徑更比地球寬33%,光度比地球高66%,97%機會適宜人居;438b直徑比地球大12%,光度比地球高40%,70%機會有水。NASA將進一步研究它們與地球的異同,以破解地球形成之謎。
美國《華盛頓郵報》/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