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全叔過身,全城又再掀起一陣叮噹熱。我也是叮噹迷,喜歡幻想擁有那些法寶的情況,總覺得自己沒大雄那麼笨,必能物盡其用。我印象最深的一件法寶,叫能力卡式帶,故事講述大雄為隔天的數學考試臨急抱佛腳,正想下點苦工溫習時,媽媽要求他幫忙出街買燈泡,叮噹覺得大雄有心溫習,所以拿出該法寶幫忙,當中有代表不同能力的卡式帶,叮噹把馬拉松選手的能力卡式帶拿出,插入大雄心口,大雄馬上變成馬拉松高手。一如叮噹大路故事橋段,大雄如獲至寶盜為己用,回校考試前插入數學家卡式帶,自然取得滿分。接着在運動及表演時,分別用上不同卡式帶,變得樣樣皆精,無人能敵。
法寶不再天方夜譚
叮噹的法寶,用今天的科技重看,有些不再是天方夜譚。網絡無限資訊結合Google Glass之類的wearable devices,正可造出部份能力卡式帶的效果。
早前在TED看到Google科學研究員Michael Rubinstein一段研究分享,也有叮噹法寶影子。其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新技術,叫motion microscope,概念源自顯微鏡,但所放大的超越一件物品,而是應用於影像上。一個看似固定不變的影像,其實隱藏着很多微妙的變化。例如影着一個人表情不變,但放大影像的每個pixel,並將每個pixel之間的細微差異放大,就能看到微表情與血液流動時面色的變化。即場示範時,一個看似木獨不變的人臉經過放大處理,會看到面色像走馬燈般急速轉變;一段嬰兒熟睡不動的影片,父母難辨BB身體狀況,在嶄新影像放大技術下,嬰兒心跳一目了然,爸媽一看安心。
透過這動態顯微鏡看世界,人類微表情變得明顯,瞬間喜怒變化,一覧無遺;這讓我想起叮噹的法寶——讀心放大器。營銷世界未來若能好好應用這技術,對了解消費者真心所想大有幫助。現在的focus group收集意見方式常被詬病,認為受試者在一群人面前講自己睇法,考慮面子與個人形象,有很大扮嘢誘因,這個技術,正好幫助解讀消費者的真正感受。
Motion microscope還有更厲害的應用。聲音的產生,源於空氣的震動,人們說話時用此技術放大喉嚨的微細變化與震動頻率,更能憑影像變動推算重現當時所發出的聲音。研究團隊將這個概念延伸,發現可放大任何物件,從而解破畫面物件在拍攝時的環境聲音,換句話說,任何物件經過這技術處理,若有影片錄像,都可以變成一部錄音機。
死物也可變錄音機
Rubinstein用定鏡攝錄一包薯片影片作示範,真實拍攝時有人在薯片旁邊唱歌,再嘗試用放大器看薯片包裝的震動,所還原出來的聲音竟能聽得到稍稍模糊了一點的歌詞。這技術恐怖之處是可應用於任何影片上,只要影片像素夠大,經放大便能達至理想效果。研究團隊把技術放上網,讓人自己上載短片試玩,體驗把萬物變成錄音機的可能。我記得叮噹有件法寶叫錄音茶壺,向着壺咀說話,聲音便變為水泡,把水泡戳破聲音便會重現,而motion microscope的技術,能把任何死物變成錄音機,勁過叮噹法寶,林瑞麟梁振英都要企埋一邊。但這技術大大引發個人私隱問題,其簡單與廣泛應用反而讓人份外擔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盼此技術不會向壞方向發展。
回說那個能力卡式帶的故事,其開頭橋段是標準套路,但結尾卻出人意表。一般叮噹故事收尾,都是大雄錯誤使用法寶而闖下大禍,最後由叮噹收拾殘局。但這個故事結局並非如此,大雄對這法寶愛不惜手,每餅卡式帶逐個放進體內試試,最後所放的卡式帶,讓大雄坐下深切反思,濫用這些卡式帶不等同真正擁用這些能力,要真正成為各方面的專家還是靠一點一滴的努力,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無人能夠拿走。大雄思考過後,主動把法寶交還給叮噹,故事在此完結。那個最後的卡式帶,上面印着三個字:哲學家。
徐緣
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