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承諾未來10年建29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龐大開支令房委會面臨「乾塘」危機。房委會昨公佈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計算增建公屋、居屋等因素後,結餘將由本年度650億元跌至2018/19年度的236億元,創14年來新低。財務小組委員會主席蘇偉文承認,結餘跌至只有約200億元屬危險水平,需靠政府去年底宣佈設立的房屋儲備金注資。
記者:譚靜雯
房委會轄下的財務小組委員會昨審視及通過未來五年財政狀況,本年度綜合賬目總盈餘有50.3億元,當中資助自置居所運作盈餘為17.56億元,收入主要來自出售天利苑;而出租公屋營運赤字高達6.62億元,但較去年預算16億元大幅減少,主要因去年房委會按機制向公屋居民加租10%。出租公屋的營運赤字逐步惡化,假設租金收入維持不變,至18/19年度將高達30.36億元。
財務小組委員會主席蘇偉文稱,在計算增建公屋、新居屋等因素後,房委會現金及投資結餘將急跌至2018/19年度的236億元,而這200多億元只夠應付一年的建屋目標,形容房委會財政將達危險水平。他坦言,需依靠房屋儲備金協助,但立法會審批需時,不能山窮水盡才向政府提交注資申請,「唔會等到得番200幾億先問政府攞錢」。至於甚麼時候及採取甚麼形式動用房屋儲備金,蘇指仍未決定,但認為借貸或直接注資都可考慮,將繼續與政府商討。
稱不會貿然加公屋租
蘇偉文不肯透露要達到政府定下的10年建屋目標需要多少資金,但指政府正考慮私人參建居屋或出售公屋等方式,減輕房委會財政壓力。而房委會將繼續開源節流,包括減低房署轄下商場及停車場的空置率,但強調不會裁員,也不會貿然向公屋居民加租,只會按機制檢討租金。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房委會要維持財政穩健,要發售新公屋,又指開源節流並不容易,因建築成本及工人工資急增,除非當局輸入外勞,否則很難減少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