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洲民粹之風看香港(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由歐洲民粹之風看香港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一月五日,前東德重鎮德累斯頓舉行了一場大型的反移民示威。數以萬計示威者應民粹組織PEGIDA(愛國歐人反西方伊斯蘭化)號召上街,要求收緊移民政策。有參與過的示威者指他們只是想「德國繼續是德國」,又指德國已成為異境,不久將來所有人都要讀可蘭經,並舉起了重奪家園等口號。
PEGIDA的壯大正值於歐洲陷入債務危機,各國行緊縮政策時期,伊拉克及敍利亞戰事期間德國政府接收當地難民而開始。隨着歐洲的右翼民粹風急速興起,反移民運動也擴散到瑞士、瑞典、奧地利等地區。聖誕前夕在紐倫堡也出現難民在其酒店外遇襲,在西北城鎮多爾馬根又有清真寺外牆被塗鴉上納粹標誌、親衞隊名字、「滾去集中營」等字句。
上次德國極右思想抬頭,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戰後盟國及西德政府致力推行去納粹化及抑制極右運動。德國重入國際政治舞台後也極力要維持其現代、進步、包容的國家形象。總理默克爾上周於電視講話便罕有的強硬回應PEGIDA,指群眾不要響應那些示威號召,因為「他們大多時候都心懷偏見、冷酷,甚至仇恨。」她又指八九年用以促成德國統一的口號現在被用為分化,「你不是我們一分子,因為你的膚色和宗教。」在德猶太人團體、路德宗教會已聲明反對PEGIDA,猶太團體指PEGIDA說伊斯蘭會征服歐洲的說法荒謬,而天主教的科隆大教堂更於一月五日熄燈以示抗議。各地民眾也組織反示威反對PEGIDA。
民粹右翼之風在香港也是越演越烈,縱使紅色資本在各領域把持香港經濟命脈的迹象越加明顯,但現時所謂的右翼本土沒有對此加以狙擊,反而拿大多無權無勢的新移民,以及很多即日往返的自由行出氣。民粹右翼忽視本港政經政策的不公,將打擊對象放在政策結果上,捨本逐末,模糊體制問題的真正焦點,讓社會糾纏在歧視的討論上,無助解決問題,卻有利鼓動民粹者爭取個人政治利益。
將新移民及旅客與中共政權混為一談,就好像指所有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支持伊斯蘭國、阿爾蓋達、塔利班一樣荒謬。將人以出身或語言劃分然後加以排擠,鼓吹族群仇恨,在歐洲經歷過慘重的歷史教訓。香港人對歷史之善忘,對種族主義的過低敏感,更令之大行其道。德國的政治宗教人士對民粹右翼義正嚴詞,而香港政界及社運界亦不應昧於「左膠」等帽子,更應堅定其反右翼民粹立場。
不對大陸人民抒情感發洩,不代表對於大陸政權的肯定,對大陸資本控制香港社會的噤聲,更不代表對移民政策或自由行政策的照單全收。反之政界及社運界應於港陸政策中爭取主動,政策問題政策解決,而非針對族群,撒播仇恨。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