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海水化淡廠首期只佔總供水量5%,短期對供水幫助不大。他認為港府願意投資近百億元建廠,旨在減輕內地向香港供水的壓力。水諮會成員文志森表示,長遠本港需要多於一座海水化淡廠。最佳供水比例應是四成東江水、三成來自水塘和三成來自海水化淡,但估計需時20至30年時間調整。
環團倡大嶼山再建新廠
文志森估計未來10年依賴東江水情況不變。而長遠計算,本地擴建水塘和集水區,提供的食水成本最低,但這類計劃涉及郊野公園用地範圍,政府無意推動;而海水化淡長遠成本不斷下降,未來料與東江水價相差無幾,但政府需要考慮覓地建廠問題。他認為港府有意發展大嶼山,當地或可覓地再建新廠。
余遠騁估計待2020年首間海水化淡廠落成後,政府才會推動興建第二間廠。他指隨着降雨量下降,東江水主流水量亦下降,本港供水除了開源,節流應優先,「唔好將壓力畀國內供應,國內主流同降雨量一路減少緊,又有咁多地方分配緊,長遠係咪有足夠供水呢?」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