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紅的杜鵑,今年提早至一月已開花;一向較冷的冬日聖誕,今年不再寒冷,這些意味著氣候反常的現象,大家可曾察覺?反常天氣,其實已經靜悄悄地逼近香港。國際知名氣候學者劉雅章教授以精密的氣候模型,預測於世紀末,香港將升溫多少度。他指出,直至2100年,香港平均氣溫可能會升高兩至四度;於現在出生的小孩,到老了便可能要忍受熱夜、疫病、水浸等危機。
危機一:熱到瞓唔著
熱夜,即是整個晚上的最低溫度都高於攝氏28度,市民通常要開冷氣才能舒適入睡。近十年,香港平均每年有約十多個熱夜,較1950年多大約六倍。劉教授預測:「香港再暖多兩三度,夏天差不多就每晚都是熱夜。」開冷氣會消耗更多能量,碳排放量增加,溫室氣體長時間停留在大氣層,就像為地球蓋了一張棉胎,持續發揮暖化的作用;大家需開更多冷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危機二:熱帶疫病埋身
若暖化問題惡化,香港都可能變成熱帶地區,一些於香港罕見的熱帶疾病,如登革熱或瘧疾等,發生機率亦大增。劉教授指,高溫令公共衛生變差,對老人家及心臟病人的影響特別大。屆時,大家需容忍另一個氣候,很多設施都要重新設計,特別是房屋及通風系統。
危機三:水淹地鐵
溫室效應令冰川融解,加上熱脹冷縮令海水膨脹,教授指全球海平面將於2100年平均升高約半米至3/4米。別看小這半米升幅,因為香港其實有很多低窪地區,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交通系統,例如機場跑道只離水平面數米;港鐵鐵路更大部份於水平面之下;渠道系統若不夠完善,風險會很高。單是去年3月底的一場大暴雨,便導致黃大仙港鐵站,出現水浸情況。
更嚴重的是,一般普通颱風襲港,引發的風暴潮已達兩米至三米高,若水平面再升高半米,就有可能變為溫黛那般的強颱風。劉教授回憶指:「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吹襲香港,那次產生一個三米半的風暴潮,傷亡了180多人。」他警告,其實香港常會發生兩三米的風暴潮,換句話說,於2100年發生強颱風的機率將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