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阿爺引南水救民企

國策解碼:阿爺引南水救民企

滬港通效果至今差強人意,滬股通和港股通至今的使用額度,分別只有25%和4%,遠低於之前預期。對於短期內是否再開深港通,市場曾有不同意見,認為應檢討目前滬港通安排後,再作定奪。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一錘定音,突如其來宣佈「要有深港通」,事先沒有任何吹風,語氣又不容置疑,一如他之前在海南博鰲宣佈滬港通的作風。最高層發話後,預料深港通短期內即將成事。
滬港通原意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使用額度嚴重不足情況下,似沒有必要急於推出深港通。但滬港通可引進「活水」,對資本市場氣氛改善立竿見影。近幾年深圳股市的表現遠較上海股市為佳,但去年滬市升幅達53%,大幅跑贏沒有滬港通的深市升幅36%。
滬深兩地股市表現迥異,主要因為成份股的構成不同。滬市佔比較重的皆是國企,行業成份主要是金融、能源與資源股。至於深市多數是中小民企,行業主要為科技、電子、消費股。李克強上任以來,多次強調要改善民企、中小企融資環境,提高股市融資比例。引入更多外資進入深市,相信對改善民企經營環境可起更大作用。
但在香港角度,內地股民已經可以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增加深港通並不會帶來額外資金,反而會帶來資金攤薄效應。
深圳股市估值遠高於上海股市,未必是投資者福音。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