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水埗仍保留不少舊式文化,區內近30名長者將自己成長故事搬上舞台,透過口述歷史,分享自己孩提時捱窮、青少年時期做「工廠妹」,成年後在該區成家立室的歲月。他們透過走入深水埗饒宗頤文化館演出,愐懷往日人間有情。
鄰舍輔導會的深水埗康齡社區服務中心,由5年前開始進行「深水埗口述歷史劇計劃」,透過邀請長者參與舞台演出,把深水埗區的歷史傳承予新生代。中心社工蔡永慧指今次演出者由61至95歲不等,長者除了每周「排戲」,也要到學校巡迴演出,並接受中英劇團的「特訓」。
「手作」為題 講穿膠花
他們於本月16至18日,在深水埗饒宗頤文化館中演出四場話劇《留住埗城香之手業年華》。話劇以「手作」為題,談工廠妹、穿膠花、織手套等60年代獅子山下奮鬥史;長者透過演戲分享親身經驗,令他們更投入社區生活。
72歲的演員Ann婆婆,曾在深水埗生活近60年,現時居於元州邨,本來覺得自己退休後變得「冇用」,但因今次演出話劇而尋回自身價值,更積極生活。
大會也邀請深水埗老街坊一同分享成長經驗,其中63歲的陸祥森,曾在饒館前身、荔枝角醫院任職職業治療助理,他說80年代,福榮街、桂林街、汝州街等已是手作天堂,他們常在深水埗買木、布、紙等,再交由院友製作便廁椅、河馬公仔、印刷品等。
60歲的退休社工黃信在深水埗成長,童年時曾在爸爸補鞋檔附近的酒樓討廚餘,拿回家當作餸菜,他又曾在荔枝角醫院兒童病房治療白喉,更於深水埗天主堂領洗,故此對深水埗感情深厚。他們將會捧場看《留住埗城香之手業年華》,緬懷過去。
■記者彭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