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前後,放了一星期假。上星期一恢復上班,開始和同事商討《壹錘定音》改革。最開心收到的聖誕禮物是,在港視事件認識的蔡錦源導演,拔刀相助,將會以提供服務形式,暫時加入壹錘團隊,協助改革。
蔡導豐富的電視製作經驗正好補我的不足,而他對公民社會的投入參與,亦令大家的合作易於建立默契。
節目究竟應該怎樣變?當遊行示威都變成流動鳩嗚,時事節目更加不應該在直播室坐定定,在固定時間定時定候出街。網絡世界,時事評論因應新聞發生盡可能最快、最新、最深入地流動出擊,才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
但具體操作上,可行嗎?應該如何落實?
另一個同樣值得重視的問題是,經歷了雨傘運動,公民社會肯定需要更多的平台,讓被喚醒的香港人有更多發聲的渠道。「壹錘定音」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做到一點甚麼,一定全力以赴。畢竟李慧玲一把聲,怎及得上數百萬香港人齊齊發聲?
在今次改革,我們會嘗試將節目轉化為公民平台。公民社會,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評論員。
我過去近十年在電台工作,加入蘋果動之後,期望改變香港人的習慣,希望香港人以手機代替收音機,收聽網上時事節目,令電台烽煙節目可以突破發牌魔咒。我老闆黎智英先生視野更闊、野心更大,他一直認為手機就是未來,好想摸索到一套最適合以手機為載體的時事資訊發放模式。我很幸運可以參與其中,嘗試打開新世界。
我原本準備1月5即今日恢復播出節目,但改革的規模比我原先預計的龐大和複雜,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籌措,一旦準備就緒,「壹錘定音」會再重新出發。關心壹錘的朋友,可以透過壹錘facebook專頁了解我們的進展。而過程中,期望大家會透過facebook,或者WhatsApp9132 3813,給我們意見。
本欄會在「壹錘定音」重新啟播時,與讀者再會。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