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浮潛裝備 小心染惡菌

共用浮潛裝備 小心染惡菌

【本報訊】港人喜歡外遊,下月農曆新年更是旅遊旺季,但出外遊玩除要注意飲食衞生外,也要提防感染惡菌。有超級惡菌之稱的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近年感染個案飆升,傳染病專家表示,外遊時一些熱門活動,如浮潛、按摩、spa及浸溫泉等,因會共用毛巾、梳和浮潛面鏡等物品,增加播菌風險,過往曾有懷疑外遊時「揼骨」導致感染的個案。
記者:梁麗兒

超級惡菌威脅全球,內地、東南亞及日本等港人經常旅遊的國家也有不少感染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前年及去年分別接獲988宗及981宗CA-MRSA感染個案。此惡菌由2007年列為法定呈報疾病至今,確診個案越來越多,由當年全年只有173宗,增至近年每年近千宗,情況令人憂慮。

港人外遊揼骨中招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CA-MRSA感染個案迅速上升,可能與市民個人衞生情況轉差有關,「臨床上已經好少藥可以醫治呢隻惡菌,過往30年都冇針對性嘅新藥推出,擔心極速擴散,會令惡菌變得更難醫治」。
去年981宗個案的患者介乎4日大至98歲,多數為中國人,其餘為菲律賓人及其他種族人士。整體有13宗為入侵性感染,有7人出現肺炎、4人併發敗血症,膿腫和敗血性關節炎各有1人。13人中有3人死亡,最後證實其中1宗個案與感染惡菌有關。
市民離港外遊時不能忽略防護措施。何指,過往曾有市民到內地揼骨或到東南亞參加浮潛活動後,懷疑因共用物品而中招,返港後病發須入院治療。按摩、spa等活動因有可能與他人共用毛巾、床品及拖鞋等物品,可增加感染CA-MRSA的風險,何栢良建議最好自行攜帶此類貼身用品包括梳,避免與他人共用,並宜光顧有信譽、環境衞生的店舖。
近年不少人趁旅遊體驗浮潛樂趣,但浮潛租用的面鏡、呼吸管及蛙鞋等,若未經徹底消毒,也有播菌風險。何建議市民若參加這類水上活動,最安全還是自備相關用品;若無法自備,便要「執生」做清潔,如使用肥皂、洗頭水等清洗相關用品。使用公共設施時也要留意,如公廁的廁板,最好先用酒精消毒,以減低接觸超級惡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