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起樓 林超英批無人性

郊野公園起樓 林超英批無人性

【本報訊】為提供可發展土地,政府官員及智囊曾不止一次提出開發郊野公園,親政府學者雷鼎鳴近日在專欄和議,計算出每人到訪郊野公園一次,成本是2.3萬元。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回應,反對永遠犧牲自然美景去換取低密度別墅。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在《晴報》專欄「雷鳴天下」發表題為〈郊野公園的社會成本〉的文章,支持開發郊野公園土地以增加樓宇供應。他以香港2013年人口719萬及過去十年平均每年1,257萬人次到訪郊野公園推算,得出平均每人每年到訪郊野公園約1.75次。

雷鼎鳴指行山成本貴

雷鼎鳴又以1997至2003年間「八萬五」房屋政策導致樓市大瀉的數據,推算出開發一成郊野公園土地,即可換來不止一成的樓價或租金下跌。他再由此推演,得出每人到訪郊野公園一次,其背後的社會成本是23,040元。雷鼎鳴總結說:「香港土地資源極為珍貴,用這麼大比例的土地去支持平均每年每人頂多十多個小時的行山,是否愚蠢之極?」
一直反對開發郊野公園的林超英則在其個人網誌網站《草雲居》反駁,指斥「有些人眼中沒有人性、靈性,只有『經濟』、『金錢』,總是在打郊野公園的主意」。林超英認為,郊野公園基本上是山區和集水區,交通不便,沒有就業機會,難以建樓給基層市民,反而只會淪為低密度住宅或別墅區,由少數人的一次性金錢付出奪去大多數人享受自然美景的永遠利益。
林超英並揶揄雷鼎鳴說:「經濟教授的文章只談社會成本,完全忘記了談郊野公園的社會功能和利益,如果他是學生交論文功課,故事只說一半,既沒有做學問的人應有的謙恭,又沒有學術文章應有的客觀和整全,恐怕50分也拿不到。」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