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759阿信屋的成功冒起,掀起了一股零食舖創業風潮,吸引大財團、廠佬、商舖炒家,就連一向賣名牌手袋的米蘭站高層都進場分一杯羹。米蘭站執行董事姚君偉及行政總裁蔡偉國稱中國打貪,「冇旅客仲會好似以前咁,非常奢侈咁買嘢」,故認為售賣必需品、合理價格的特色產品,屬大勢所趨,前景比奢侈品優勝,於是去年以私人身份投資開設日式零食店。
記者:吳綺慧 鄭柏齡 黃佩琳
由於「阿信屋效應」,近年新晉的小型零食店多得如雨後春筍,其靈活的經營模式,加上主打銷售市場上罕見的產品,故在本港艱難的經營環境下仍能闖出血路。保守統計,過去兩年在本港冒起的連鎖零食店品牌,至少多達五個;如計及「老手」零食物語及優之良品,這類連鎖小店現時在本港總數已多逾370間,共同瓜分這銷售額每年達數十億元的市場。
最新加入戰團的有米蘭站執董姚君偉及CEO蔡偉國,二人去年私人投資1,500萬元,創辦日式零食店松坂庫,目標兩年回本。蔡偉國認為,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這門生意仍是有可為:「香港市場向來被壟斷,代理商『食水深』,加上超市又要收上架費,令到很多日本或者海外有心機做、但規模較小的生產商,唔願意供貨過來。這個行業問題,反而造就我們這種模式,有生存嘅空間。」
超市上架費窒礙發展
蔡偉國又指,由於中國打貪,「已經冇客仲會好似以前咁,非常奢侈咁買嘢」。他相信銷售必需品、合理價格的特色產品,為市場大勢所趨。零食生意屬私人業務,暫無意注入上市公司米蘭站。不過蔡偉國稱米蘭站日後亦要轉型:「𠵱家都賣少好多Hermès啦,要轉做番中價貨。」
對於零食業為何會「忽然流行」起來,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於本港市場向來由兩大超市百佳和惠康壟斷,因此長期限制市民在貨品上的選擇:「超市淨係坐喺度、等收上架費就可以賺錢,當然唔會去諗點樣發掘新的貨品,做多啲生意。直到有阿信屋呢種唔依賴代理、又唔收上架費的連鎖店出現,香港消費者先發現原來個世界係好大。」
內地客買零食當手信
另外,蔡偉國認為,近年內地旅客的客群,早由以往買名牌,轉為掃日用品為主,售賣進口零食及食品「可以食埋自由行落嚟買必需品、手信呢條水」。
加入這場「零食混戰」的參與者,背景可謂各適其適。最矚目的自然是大財團百佳,去年開闢零食戰線「滋味佳」,開業大半年,暫只得兩間分店。阿信屋老闆林偉駿坦言:「我覺得佢地係自暴其短,雖然獨立開零食舖,但經營模式仍然要收上架費、搵本地代理攞貨,根本唔靈活。」
新冒起的零食店,還有由商舖炒家林子峰開設的「優品360°」,至於EDO餅乾生產商兼零食代理僑豐行,早年曾開設零食店「多慶屋」,近年改用「アメ橫丁」(阿美橫丁)。
同款拉麵 售價差近倍
記者從六間零食店中,抽中同一款熊本拉麵比較價錢,結果價格差異極大。售價最平的阿信屋,會員八折優惠後售11.2元,最貴的阿美橫丁售19.5元,價格幾乎相差近一倍。另一款食品家庭裝朱古力百力滋,阿信屋售15.9元,松坂庫售27元,差額近七成。
記者目測各間零食店,開業時間最長的阿信屋人氣最旺。剛開業、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松坂庫、阿美橫丁人流相對較少。由於產品定位稍有不同,如優品360°、FOODWISE兼售家庭用品、家庭裝食品,顧客多為主婦;阿信屋、滋美佳等則主打日韓零食飲品,客群較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