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逝去的二○一四年,只有一件大事,所以不必作甚麼十大回顧,以粉筆畫少女案作結,正好總結了過去三百六十五日的雞蛋與高牆、堅忍與虛怯。
這兩天不停地在想,二○一四年,峯迴路轉,激盪人心,應該是值得被紀念的一年。但在中共管治之下,最值得紀念的年月,卻注定要被忘記。路上的帳篷被扯走,牆上的粉筆字遭洗刷,香港人奮力走過的足印,會不會被這些白色恐怖的黑手和粉飾太平的煙花塗抹得一乾二淨?中國人所編寫的歷史,可怕之處正正在此。
去年二月,《明報》劉進圖遭刀手襲擊,性命垂危,傳媒人自勉:「冷刀鋒遇上了硬骨頭」、“They can't kill us all”。在香港言論自由危在旦夕之際,我們以為發出了有力的怒吼,遏止黑手對香港核心價值的不軌企圖。可是氣壓越壓越低,六八九脅財團政治施壓廣告收入、黑社會圍堵報社、紅色資金的滲透……到了年終,我們都發現自己是慣常地過度樂觀的動物,香港的新聞業界被蹂躪得體無完膚,從此不必再關注香港新聞自由的國際排名,因為我們心中有數。
新聞部衰亡 黑色喜劇結局
要莫失莫忘,依靠香港人的堅持,也依靠塑造大眾眼中社會形態的傳媒,堅忍、如實報道真相,不偏不倚傳遞重要資訊。回顧兩年前的專欄,我寫了《一個觀眾的投訴》,勸告傳媒要憑良心地take a stand,把真切的文字影像還原事實真相。兩年下來,驀然回首,大台已經淪落到「拳打腳踢」不敢講,把雨傘忌諱為「卷狀物體」,重大新聞壓低,假惺惺的大報特報。無綫新聞和亞視新聞已死,香港免費電視台公信力全面崩潰。也好,過火可笑的自我審查令免費電視台的新聞部自己走向衰亡,大部份觀眾明白其消息不能盡信,也算一齣黑色喜劇結局。
少引導新聞 觀眾自行判斷
後雨傘時代,收費電視評分超過免費電視,其中Now新聞台的評分高據榜首。我家電視每天播着Now新聞,不認為它們的編採方針特別獨到或革新,說到底只是「相對正常」。Now新聞的致勝之道,相信是觀眾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能夠不斷看佔領區的現場直播。據聞Now新聞手機應用程式下載量在佔領期間大幅飆升,反映觀眾希望透過少加引導的網絡影像,自行判斷事態,觀眾不妄想要電子傳媒take a stand,求人不如求己。
大趨勢加上腐敗的制度催谷,二○一五年網絡新聞將會全面替代電視新聞,手機程式將是傳播新聞資訊的第一渠道,我們不必再次回頭去指摘舊傳媒的傾斜不公,勇敢地去擁抱新時代吧。
Profile:柳俊江
前新聞記者、主播,動物NGO工作者。現為自由傳媒人兼「另類生態學家」,透視傳媒生態、動物生態、社會生態。《反智動物》討論最高智商靈長類動物之種種反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