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ver:職業運動的壟斷 - 喬靖夫

Sunday Fever:職業運動的壟斷 - 喬靖夫

上星期本欄談及UFC(終極格鬥錦標賽)「一家獨大」,實質壟斷了職業MMA格鬥運動,因而引發勞工權益官司。說到「壟斷」二字,許多人都馬上深惡痛絕,但在職業運動界由單一賽會或聯盟壟斷市場,其實是否就必然有害無益?
以UFC為例,它是整個MMA格鬥運動的開拓者,大約20年前率先興辦「無規則」綜合格鬥比賽。不過,它經歷過很長的財困掙扎,公司多次易手,也曾遭受電視台封殺而幾乎消失,直到2000年中期才漸漸併購其他競爭者,成為全球最大MMA賽會,也將MMA運動變成世界級娛樂盛事。UFC的一大成功原因,就是將MMA規範化,包括訂立統一的比賽規則,嚴格執行拳手過磅及藥檢程序,仿效國際拳擊的冠軍腰帶挑戰制度等。
此等舉措,令整個MMA運動由當初的「血腥奇觀秀」,扭轉成為一項具規範、受尊重的運動,拳手也建立起專業運動員的形象。假如沒有這樣的改變,職業MMA不會有今天的規模,運動員也不會得到商業代言甚至躍登大銀幕等附帶利益;可以斷言,當時若非有UFC這「龍頭」策動,而是由幾個「咁高咁大」的不同賽會各自為政,改革將寸步難行。
「獨大」的另一好處,是最優秀的運動員都集中同一舞台競賽,不會因分散在不同賽會或聯盟而無法較量。例如6、70年代的美國職業籃球出現ABA與NBA競爭,後果之一就是最好的球員分散在兩邊,令競賽水平因被大量質素較次球員「溝淡」而下降。當然這是站在觀賞角度而言,相反對球員來說,多一個聯盟搶高身價,有利無弊。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