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因夢想而使生存更加有意義,但若有些夢想要靠別人的幫忙才能實現就要深思熟慮了,是否你的夢想比別人偉大,是否要別人多少做些貢獻才能來成全你的夢,如此這般的你會過意得去嗎?
世上有不少藝術家怨天尤人,似乎周圍的世界都辜負了他的才華,曾不斷的嘗試固然精神可嘉,但也不能永遠做同一個夢,永遠要別人來成全,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別人的夢也不一定實現,各自仍在追尋之中,為什麼要別人來裝點你的;你勝人一籌嗎?我是不太相信這一套的。
潘廸華不止一次埋怨白孃孃叫好不叫座,其實這種由民俗傳說改編成音樂劇是比較小眾的。四十年前,潘姐風華正茂,此劇在九龍樂宮戲院上映,也確使有心人眼前一亮,可說叫好不叫座。四十年之後有機會再上映,我若是潘姐不知老懷會有多欣慰,但是她似乎不滿意未曾造成轟動效果,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舉例而言,以半杯水來測驗一個人,樂觀者說幸好我還有這半杯還能解渴,悲觀者卻認為這杯水為什麼不滿呢?
成熟的人經過了人世的歷練,耳聞目睹到人世的浪花曾淘盡了多少天才、人才、地才,俊男美女,巨星也殞落了不少,人間遺憾常存,巨輪輾過了多少是非成敗,多少未竟的夢想和渴望,而我們仍然在見證着人世的滄桑;你曾為你的夢付出過,比任何人都努力,但這一切應該是不計成敗的,畢竟這世界尤其市場決定許多事的社會應常懷感激之心,夕陽餘暉裏仍有愛如蜜,若順着她的思維去抱不平,則愛你變成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