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建議八間資助院校由2016/2017學年起,取消4%即600個資助學位予非本地生,全數「回歸」港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這有助提升港生升大學,相信是特首梁振英消減青年人不滿的第一擊。
負責八大撥款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引述行政會議上月9日通過2015/2016學年建議,包括制訂各校學額指標、增加撥款6.3%至171億元和2016/2017學年起修改取錄非本地生政策,將向立法會諮詢。
現時八大取錄非本地生奉行「4%內16%外」政策,即從每年1.5萬個資助一年級學額中撥出4%、600個取錄非本地生,另每校可以「超收」形式取錄最多相等於核准學額16%的非本地生。兩類學額的非本地生學費相同,一般較本地生每年4.21萬元高約兩倍,如港大需14萬元。
將檢討學費水平
教資會指出,有批評「4%內」安排剝削本地生升讀大學安排,認為公共資源應留給港生,因此行會建議取消該政策,2016/2017學年起該600個資助學額撥回給港生升讀,取消這實行十多年政策。
以2013/2014學年為例,八大15,000個一年級學額中,取錄14,643名本地生,佔資助學額97.6%,即約350個學額被非本地搶去。該學年八大取錄2,446名非本地生,相等於核准學額16.3%。日後八大仍可取錄相等於核准學額20%的非本地生。另外,當局指自回歸後八大學費一直維持每年4.21萬元,重提在本學年結束後會再着手檢討學費水平。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同取錄「4%內」政策,增加本地生升學機會,他相信梁振英回應青年人不滿政府的安排。港大教務長韋永庚表示,非本地生新安排影響不大,但非本地生學費料需上調。
當局指未來十年適齡升讀專上課程的高中畢業生人數將減少,至2022年銳減至4.27萬人,較去年少兩萬人,若維持每年有2.6萬人在文憑試中考獲升讀大學資格,屆時全數可升讀資助或私立大學學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