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妹妹在家,各自埋頭苦幹地工作,突然間我整個人坐起來,心裏覺得有點兒不妥,但又說不出原因,我將手中的筆放下,頭部像一個機械人般慢慢從左邊轉到右邊,沒有看見或聽到任何東西,靜得連一隻蒼蠅飛過也聽到。問題就出現在這裏!我發覺很久也沒見女兒和姨甥女的蹤迹,平時最起碼聽到她倆的笑聲,走進她們房間之際,她倆急忙將手上的物件放到身後,扮作沒事笑着問我幹甚麼。在我懇切哀求下,兩小鬼終於把秘密透露:「我們在設計婆婆Fan Club的會員卡。」我盡量控制着那份「笑破肚皮」的意念,再三追問下才了解到原來女兒和姨甥女視自己為外婆的「粉絲」,所以設立「Fan Club」,會員就只有她倆。當看到房內為這「Fan Club」而做的自製工藝品和標誌牌,便知道她倆多麼愛外婆,多麼的喜歡與外婆相處。每次與外婆相聚都玩到樂極忘形,活動多多包括一起游泳、騎單車、到公園追逐、講故事和畫畫,而外婆總會買大包細包的零食賜給孫女,擁有Fan Club的聲望絕對實至名歸。
我也是被外婆帶大的,親身經歷過這份由上天施予的恩賜,當然明白女兒對外婆的感情。祖父母可稱之為「恩賜」,因為從孫子的角度看,他們都凝聚了父母和朋友的優點:有帶孩子的經驗、懂得保護小孩,偶爾才見面只有珍惜沒有煩厭,歷盡了人生的大半道路看透世情,性格也較做父母年代時來得溫和,再回望自己當年過份的嚴厲,於是對孫子便盡量的放鬆。話雖如此,當我以母親的角度來衡量事情,便常與女兒的外婆(即我的媽媽)意見不合。女兒還是嬰兒的時候,我想讓她學會自己睡,外婆卻堅持要無時無刻地抱着。到了幼兒的時候,我想女兒自己吃食物,外婆卻堅持要餵,我喜歡讓女兒在公園隨意玩,弄到滿身髒臭也沒關係,但外婆總是追着女兒跟她抹手抹臉。女兒升上小學後,讓她學習獨立是我的目標,外婆很多時還是看她為「幼兒」甚至「嬰孩」來照顧。
既然意見有分歧,少不免會口角,有一次我倆又是為了教導女兒的事情吵架,結果媽媽給我氣走了,女兒在場卻沒表態,還當作甚麼也沒有發生。數天後,雖然我已道歉,但與媽媽的關係仍處於冷靜期,女兒若無其事地問何以幾天也沒有見外婆,其實女兒很清楚我們周末才會見外婆,知道她目的是想了解我和外婆關係的現況,我便趁機跟她解釋:「那天我和婆婆在一些事上各自有不同的意見,可是媽媽的語氣太重,傷了婆婆的心,我雖然已經道歉,但婆婆還需要時間冷靜,然後便會原諒我。」女兒完全聽得懂,亦看得出她對這事的焦慮大大減低,我不會搬弄一套「完美家庭」的假象給她看,與家人或朋友吵架是閒事,重要的是讓女兒學習吵架後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關係亦不會消失,感情可以繼續增進。
再者,我終於學會了在父母和女兒之間拿到平衡點,在他們相處之時我會少執着更不會插手插口,倘若看見或聽到一些與自己思維不合的事情,過後才跟父母說,而更重要的是我定會過後在適當時候與女兒分享想法。
Profile: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