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承保私家醫生專業責任保險的醫療保障協會,上月通知醫生團體,計劃修改產科醫生專業責任保險條款,由以往當醫療失誤發生時醫生有投保,多年後被索償也獲保障,改為當病人索償時醫生要有投保才獲保障。有婦產科醫生稱,嬰兒由出生至21歲前也可索償,新修訂令醫生「今日接生,要買多21年保險」以防被索償,預計不少醫生會縮短接生年期或放棄接生,甚至加價彌補成本上升,產婦要回流公立醫院。
醫療保障協會(Medical Protection Society)是以收取會費形式,在40多個國家運作的互惠醫療保障協會。幾乎所有本港婦產科醫生都向該協會購買專業責任保險,當醫生因醫療失誤等被成功索償時,協會向興訴一方作賠償。去年婦產科醫生專業責任保險約36萬元。
產婦或回流公院
香港婦產科學會會長梁子昂表示,產科容許嬰兒出生後至21歲也可索償,以往產科醫生的專業責任保險是以發生時間(occurrence basis)作為基礎,即醫療失誤發生時醫生有投保,多年後病人成功索償,即使醫生已退休沒買保險,協會也代醫生支付巨額賠償。
不過,醫療保障協會提出修訂保障條款,改為以索償時間(claim basis)為基礎,例如去年醫生接生時疏忽損害嬰兒,多年後病人成功索償時,醫生已經退休或沒有接生而沒投保,便要將巨額賠償「孭上身」。
梁子昂表示,協會指新修訂今年實施,令產科醫生變成「今日接生,之後要買21年保險」,不少醫生正考慮是否停止接生,「有啲40、50歲醫生覺得做婦科都夠搵錢,可能唔再接生」;臨近退休醫生或提早不接生;有些以做腹腔鏡、人工受孕或婦科腫瘤科為主,只間中接生的醫生或乾脆不接生。他預計有不少醫生會因新修訂而不接生,產婦要回港公立醫院產子。
梁子昂指,正與協會商討希望延遲一年實施新修訂,不少產科醫生的產子個案排期至今年中,希望有足夠時間予醫生考慮是否接受新條款,「如果醫生唔接受,可能要轉介病人畀其他醫生」。另有醫生表示為了應付龐大保費或需加價。
但香港婦產科學院主席梁國齡表示,協會暫時仍未落實修改條款。他承認協會或因近年龐大賠償額才作出修訂,以現時約300名婦產科專科醫生推算,去年保費逾億元,即賠償額也逾億元,「我哋會睇點解咁多索償」。索償宗數不多,但每宗索賠償額非常高,學院與婦產科學會會研究進一步提升醫生專業水平。
■記者陳沛冰、梁麗兒